符号说明 | 第1-5页 |
目录 | 第5-9页 |
中文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 引言 | 第11-29页 |
·一氧化氮 | 第11-13页 |
·一氧化氮活性分子 | 第11页 |
·NO 产生途径 | 第11-12页 |
·NO 的生物学作用 | 第12-13页 |
·蛋白质 S-亚硝基化修饰 | 第13-21页 |
·S-亚硝基化修饰概念 | 第13-14页 |
·S-亚硝基化的反应过程 | 第14-16页 |
·直接亚硝基化作用 | 第14-15页 |
·转亚硝基化作用 | 第15-16页 |
·S-亚硝基化修饰的特异性 | 第16-17页 |
·蛋白质 S-亚硝基化的生理意义 | 第17-18页 |
·蛋白质 S-亚硝基化的检测方法 | 第18-21页 |
·传统检测方法 | 第18-19页 |
·经典生物素标记检测(Biotin Switch Method) | 第19-20页 |
·新型检测方法 | 第20-21页 |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SPR) | 第21-28页 |
·SPR 发展概述 | 第21-22页 |
·SPR 的基本原理 | 第22-23页 |
·SPR 传感器组成 | 第23页 |
·SPR 传感器芯片 | 第23-24页 |
·SPR 传感器特点 | 第24-25页 |
·SPR 传感器应用 | 第25-26页 |
·SPR 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 第25-26页 |
·SPR 在医药研发中的应用 | 第26页 |
·傅立叶变换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FT-SPR) | 第26-28页 |
·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8-29页 |
2 材料方法 | 第29-38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29-30页 |
·实验仪器 | 第29页 |
·实验试剂 | 第29-30页 |
·溶液制备 | 第30-32页 |
·样品处理 | 第30页 |
·溶液配制 | 第30-32页 |
·仪器参数设置 | 第32页 |
·实验方法 | 第32-38页 |
·山梨醇脱氢酶 S-亚硝基化研究 | 第32-34页 |
·山梨醇脱氢酶的提取及活性测定 | 第32-33页 |
·SDH 蛋白质浓度的测定 | 第33页 |
·亚硝基谷胱甘肽(GSNO)的合成及纯度检测 | 第33-34页 |
·GSNO 处理前后 SDH 亚硝基化修饰分析 | 第34页 |
·GSNO 处理前后 SDH 活性变化分析 | 第34页 |
·FT-SPR 检测 BSA 亚硝基化修饰 | 第34-38页 |
·金片的洗涤 | 第34页 |
·金片的衍生 | 第34-35页 |
·金片的厚度变化分析 | 第35页 |
·衍生金片对特定蛋白 BSA 的检测 | 第35-38页 |
·缓冲溶液的选择 | 第35-36页 |
·pH 对巯基烷酸与亲和素结合的影响 | 第36页 |
·离子强度对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 第36页 |
·亲和素浓度对结合的影响 | 第36页 |
·生物素(Biotin)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动力学反应检测 | 第36-37页 |
·生物传感器对不同浓度 BSA 底物检测线性曲线 | 第37页 |
·BSA 亚硝基化反应前后 SPR 信号变化检测 | 第37-38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8-51页 |
·亚硝基化修饰对 SDH 活性的影响 | 第38-43页 |
·桃果实提取 SDH 活性变化规律 | 第38-39页 |
·SDH 亚硝基化现象检测 | 第39-40页 |
·GSNO 处理 SDH 后活性的变化 | 第40-41页 |
·SDH 亚硝基化作用位点的确定 | 第41-42页 |
·GSNO/GSH 体系调节 SDH 活性模型 | 第42-43页 |
·FT-SPR 检测蛋白质亚硝基化修饰 | 第43-51页 |
·亚硝基化谷胱甘肽(GSNO)合成与表征 | 第43-44页 |
·自组装分子生物层(SAM)的建立 | 第44-45页 |
·pH 对亲和素-生物素结合金表面的影响 | 第45-47页 |
·离子强度对亲和素固定的影响 | 第47-48页 |
·温度对生物传感器与底物相互作用的影响 | 第48-49页 |
·物传感器对不同浓度 BSA 底物检测线性曲线 | 第49-50页 |
·未封闭、封闭 BSA 的 SPR 响应信号 | 第50-51页 |
4 结论 | 第51页 |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