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国内外相对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国内薪酬激励的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5页 |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5-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6-17页 |
·本文的内容与框架 | 第17-21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框架 | 第18-21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1-31页 |
·相对绩效评价理论 | 第21-25页 |
·相对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委托代理理论 | 第21-22页 |
·相对绩效评价理论 | 第22-23页 |
·绝对绩效评价与相对绩效评价 | 第23-24页 |
·相对绩效评价分类 | 第24-25页 |
·激励理论 | 第25-28页 |
·内容型激励 | 第25-26页 |
·过程激励 | 第26-27页 |
·行为激励 | 第27页 |
·高层管理者的激励 | 第27-28页 |
·相对绩效评价对高层管理者薪酬激励机制的作用机理 | 第28-31页 |
第三章 基于相对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 | 第31-43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31-34页 |
·高层管理者及高管薪酬的界定 | 第31-32页 |
·信息技术行业及其特点 | 第32-34页 |
·公司绩效 | 第34页 |
·模型构建 | 第34-38页 |
·样本选取 | 第34页 |
·研究假设 | 第34-36页 |
·变量选择 | 第36-38页 |
·模型构建 | 第38页 |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8-40页 |
·模型检验及实证结果 | 第40-42页 |
·模型检验 | 第40-41页 |
·回归结果分析 | 第41-42页 |
·实证结论 | 第42-43页 |
第四章 相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第43-51页 |
·传统高层管理者绩效评价方法 | 第43-44页 |
·杜邦分析体系 | 第43页 |
·经济增加值 | 第43-44页 |
·平衡计分卡 | 第44页 |
·基于 RPE 的高层管理者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 第44-51页 |
第五章 上市公司高层管理者激励现状分析 | 第51-59页 |
·高层管理者的薪酬现状 | 第51-55页 |
·高管薪酬的地区现状 | 第51-52页 |
·高管薪酬的行业现状 | 第52-53页 |
·不同企业规模高管薪酬的现状 | 第53-54页 |
·高管薪酬结构现状 | 第54-55页 |
·上市公司高层管理者薪酬激励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55-59页 |
·缺少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 | 第55页 |
·高管激励程度存在问题 | 第55-56页 |
·高管薪酬激励中长期激励不足 | 第56页 |
·高管薪酬激励机制制定主观化 | 第56页 |
·高管薪酬信息披露比较模糊 | 第56-59页 |
第六章 基于 RPE 的高层管理者薪酬激励体系构建 | 第59-69页 |
·构建原则 | 第59-60页 |
·基于 RPE 的高层管理者薪酬激励体系 | 第60-69页 |
·高层管理者的激励型薪酬 | 第61-65页 |
·管理监督机制 | 第65-67页 |
·反馈过程 | 第67-69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69-73页 |
·本文的结论及创新点 | 第69-70页 |
·本文结论 | 第69-70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70页 |
·本文的不足及展望 | 第70-73页 |
·本文的研究不足 | 第70-71页 |
·展望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研究成果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