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7-10页 |
一、论文的研究价值 | 第7页 |
二、与本论文相关的研究情况 | 第7-8页 |
三、概念界定 | 第8-9页 |
四、论文的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 第9-10页 |
第一章 中国作品进入越南语文教科书的历史及沿革 | 第10-23页 |
第一节 中国文学在越南简介 | 第10-13页 |
一、中国文学在越南传播的背景 | 第10-11页 |
二、中国文学在越南的译介与传播 | 第11-13页 |
第二节 中国作品入选越南中学语文教科书的历史及沿革 | 第13-23页 |
一、“北属”时期(公元前214年至公元10世纪初) | 第13-14页 |
二、越南封建国家独立时期(公园10世纪初至公元1885年) | 第14-15页 |
三、法国殖民地时期(1885年至1945年) | 第15-17页 |
四、1945年8月革命至1975年(国家南北分割) | 第17-19页 |
五、1975年至今 | 第19-23页 |
第二章 越南中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中国作品选编现状 | 第23-29页 |
第一节 越南现行中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中国作品选编的主导思想 | 第23-25页 |
一、越南现行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理念 | 第23-24页 |
二、对中国作品的选文原则 | 第24-25页 |
第二节 越南现行中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中国作品选编特点 | 第25-29页 |
一、编排方式 | 第25页 |
二、编排序列 | 第25-27页 |
三、选文特点 | 第27-29页 |
第三章 越南中学语文课中国作品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 | 第29-48页 |
第一节 越南中学语文课程中的中国作品教学目标 | 第29-33页 |
一、越南中学语文课程目标 | 第29-30页 |
二、中国作品教学目标 | 第30-33页 |
第二节 越南中学语文课中国作品教学设计(举例) | 第33-48页 |
一、《神笔》课堂教学设计 | 第33-38页 |
二、《茅屋被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 第38-44页 |
三、《古城之鼓》(《三国演义》第28回节选)教学设计 | 第44-48页 |
第四章 关于“越南现行中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中国作品选编及教学”的相关调查 | 第48-59页 |
第一节 调查目的与调查方法 | 第48-50页 |
一、调查目的 | 第48-49页 |
二、调查方法 | 第49-50页 |
第二节 调查内容与调查结果 | 第50-59页 |
一、总体状况 | 第50-51页 |
二、师生对中国作品的喜爱程度、阅读兴趣 | 第51-54页 |
三、师生对中国作品选编的看法 | 第54-56页 |
四、师生对中国作品教学的看法 | 第56-59页 |
第五章 对越南中学中国作品选编与教学的建议 | 第59-65页 |
第一节 对中国作品选编的建议 | 第59-62页 |
一、对选编思想的建议 | 第59-61页 |
二、对选编篇目的建议 | 第61-62页 |
第二节 对中国作品教学的建议 | 第62-65页 |
一、当前越南中学中国作品教学的不足 | 第62-63页 |
二、中国作品教学建议 | 第63-65页 |
结语 | 第65-66页 |
附录 | 第66-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后记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