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

信息化社会中高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研究--基于“师生互动”的视角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3页
文献综述第13-16页
 1. 关于教师影响力概念的研究第13-14页
 2. 关于教师影响力分类、制约因素及重构措施的研究第14-15页
 3. 关于信息社会与教师影响力关系的研究第15页
 4. 教师权威、教师权力等相关概念的研究第15-16页
一. 解读: 高校教师影响力第16-27页
 (一) 相关概念厘定第16-22页
  1. 影响与影响力第16-17页
  2. 教师影响力与高校教师影响力第17-20页
  3. 信息化社会第20-21页
  4. 师生互动第21-22页
 (二) 高校教师影响力与师生互动的关系第22-24页
  1. 师生互动是高校教师影响力得以发挥的平台第22-23页
  2. 高校教师影响力的实现是师生互动的主要出发点第23-24页
 (三) 教师影响力的价值第24-27页
  1. 教师影响力的实现是教育本质的反映第24-25页
  2. 教师影响力的实现是教师权威的体现第25-26页
  3. 教师影响力的有效发挥是教师职责和作用的表现第26页
  4. 教师影响力的发挥是信息化社会对高校教师的迫切要求第26-27页
二. 写实: 信息化社会中高校教师影响力的现状分析第27-32页
 (一) 高校教师影响度降低第28-30页
  1. 高校教师感召影响力的旁落第28-29页
  2. 高校教师专业影响力的消解第29-30页
  3. 高校教师制度影响力的动摇第30页
 (二) 高校教师影响面扩大第30-32页
  1. 高校教师影响的时空的扩展第31页
  2. 高校教师影响对象的扩展第31-32页
三. 反思: 高校教师影响力现状的原因分析第32-46页
 (一) 高校教师影响力问题的本体性归因——师生交往的低效性第32-38页
  1. "主—客"二维思维方式对教师影响力过程的规限第33-35页
  2. 工具主义思想对教师影响力内容的规约第35-37页
  3. 功利主义对教师影响力作用的消解第37-38页
 (二) 高校教师影响力现状的一般性归因——信息社会的变革第38-46页
  1. 教育环境的变化第39-42页
  2. 知识的根本性变革第42-44页
  3. 教师权威资源的"消解"第44-46页
四. 困境中的选择: "师生互动"与高校教师影响力的多场耦合第46-53页
 (一) "师生互动"的平等性与参与性巩固了教师的非权力性影响力第46-48页
  1. 通过师生间"主体间性"对话,推动教师影响力的实现第47页
  2. 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实现教师影响力的长远效应第47-48页
 (二) "师生互动"的反思性与引导性增强了教师影响力的价值第48-50页
  1. 通过反思性的教学,促使教师影响的有效内化第48-49页
  2. 通过价值观的引导,发挥教师影响的引导作用第49-50页
 (三) "师生互动"的交互性与过程性奠定了高校教师影响力发挥的平台第50-51页
  1. 作为知识共享的平台,有利于师生的交互影响第50页
  2. 作为知识生成的过程,有利于师生视域的融合第50-51页
 (四) "师生互动"的情感性凸显了高校教师影响力价值的人文关怀第51-53页
  1. 通过建立师生信任的平台,提供师生间情感交流的前提第51-52页
  2. 以"爱的交往"的方式,强化师生间情感的交互影响第52-53页
五. 走向互动的时代:高校教师影响力有效发挥的实践建构第53-64页
 (一) 师生互动关系建立的观念基础第53-56页
  1. 确立"双向互动"观念,树立新型师生观第54-55页
  2. 确立"创造性人才培育"的观念,树立新型目标观第55页
  3. 确立多元的教学评价观,建立新型的网络评价体系第55-56页
 (二) 互动性师生关系中高校教师的角色转换第56-57页
  1. 从知识的唯一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学习的指导者第56页
  2. 以知识为核心的控制者转变为以情感为中介的引导者第56-57页
  3. 从外在权威承载者转变为内塑权威承载者第57页
  4. 从教学的执行者转变为教学的设计者和研究者第57页
 (三) 互动性师生关系中高校教师师生交往能力的提高第57-60页
  1. 完善教师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构成因素第58-59页
  2. 讲究师生互动策略,提高互动的实践技能第59-60页
 (四) 建构高校新型"师生互动模式",增强教师非权力性影响力第60-64页
  1. 高校师生互动模式的特征分析第60-62页
  2. 高校师生互动模式的功能设计第62-63页
  3. 高校师生互动模式的策略分析第63-64页
结语第64-66页
附录: 高校教师影响力调查问卷第66-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后记第72-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基于中庸之道的当代发掘
下一篇:论新时期高校“三全育人”德育模式及其运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