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3页 |
1 柿的开发现状 | 第12-17页 |
·柿资源概述 | 第12-14页 |
·柿的分类 | 第14-15页 |
·柿的主要成分和营养价值 | 第15-17页 |
·柿的主要成分及特性 | 第15-16页 |
·柿的营养药用价值 | 第16-17页 |
2 柿饼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7-21页 |
·柿饼加工工艺的研究 | 第17-19页 |
·柿饼贮藏工艺研究 | 第19页 |
·脱涩及返涩技术研究 | 第19-20页 |
·柿霜相关内容研究 | 第20-21页 |
·柿饼加工机械研究 | 第21页 |
3 本项目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1-22页 |
4 拟解决的重点问题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安溪油柿柿饼适宜加工成熟度的研究 | 第23-34页 |
1 材料、方法与仪器设备 | 第23-25页 |
·材料与处理 | 第23-24页 |
·测定项目和方法 | 第24-25页 |
·主要仪器 | 第2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5-32页 |
·不同成熟度的安溪油柿化学成分含量 | 第25-29页 |
·含水量 | 第25-26页 |
·果实硬度与可溶性果胶含量 | 第26-27页 |
·可溶性单宁含量 | 第27页 |
·总酸和粗纤维含量 | 第27-28页 |
·可溶性固形物与总糖含量 | 第28-29页 |
·以不同成熟度安溪油柿为原料加工成的柿饼的感官评价 | 第29-32页 |
3 讨论 | 第32-33页 |
4 结论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安溪油柿不同脱涩方法的研究 | 第34-47页 |
1 材料、方法与仪器设备 | 第34-35页 |
·材料与处理 | 第34页 |
·测定项目和方法 | 第34-35页 |
·主要仪器 | 第3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5-45页 |
·不同浓度乙烯利脱涩对安溪油柿化学成分的影响 | 第35-37页 |
·可溶性单宁含量 | 第35-36页 |
·果实硬度 | 第36页 |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 第36-37页 |
·不同浓度石灰水脱涩对安溪油柿化学成分的影响 | 第37-39页 |
·可溶性单宁含量 | 第37-38页 |
·果实硬度 | 第38-39页 |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 第39页 |
·不同温度脱涩对安溪油柿化学成分的影响 | 第39-45页 |
·可溶性单宁含量 | 第39-41页 |
·果实硬度 | 第41-43页 |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 第43-45页 |
3 讨论 | 第45-46页 |
4 结论 | 第46-47页 |
第四章 安溪油柿柿饼加工工艺的研究 | 第47-58页 |
1 材料、方法和仪器 | 第47-49页 |
·材料与处理 | 第47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47-49页 |
·技术路线 | 第49页 |
·主要仪器 | 第4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9-57页 |
·柿饼加工最佳护色工艺的研究 | 第49-53页 |
·不同抑制剂对油柿PPO活性的影响 | 第49-51页 |
·护色液成分配比的确定 | 第51-53页 |
·不同温度对柿饼加工的影响 | 第53-55页 |
·温度与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关系 | 第53-54页 |
·温度与油柿失水率的影响 | 第54页 |
·温度对柿饼可溶性单宁的影响 | 第54-55页 |
·油柿柿饼出霜条件的确定 | 第55-57页 |
·整形回软与柿饼出霜的关系 | 第55-56页 |
·柿饼含水量与出霜的关系 | 第56页 |
·柿饼贮藏温度与出霜的关系 | 第56-57页 |
3 结论 | 第57-58页 |
第五章 安溪油柿柿饼加工产业化的关键点 | 第58-67页 |
1 HACCP系统的7项原则 | 第58-59页 |
2 安溪油柿柿饼加工工艺 | 第59页 |
3 安溪油柿产品的特性描述 | 第59-61页 |
·原料特性描述 | 第59-60页 |
·辅料特性描述 | 第60页 |
·包装材料特性描述 | 第60-61页 |
·产品特性描述 | 第61页 |
4 安溪油柿柿饼生产的危害分析 | 第61-62页 |
·由微生物引起的危害与预防 | 第61-62页 |
·由化学因素引起的危害与预防 | 第62页 |
·由物理因素引起的危害与预防 | 第62页 |
5 柿饼生产的HACCP计划表的制定 | 第62-66页 |
6 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