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川的快乐博客生活--对一个特级教师的叙事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7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11-12页 |
第二节 概念界定 | 第12-16页 |
一、关于博客 | 第12-13页 |
二、关于教师博客 | 第13-14页 |
三、关于教师成长 | 第14页 |
四、关于教师发展 | 第14-16页 |
(一) 教师专业发展 | 第14-15页 |
(二) 教师发展 | 第15-16页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第16-22页 |
一、国内外日记研究的概况 | 第16-18页 |
二、博客的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一) 对博客的研究及其在教育上的应用 | 第18页 |
(二) 对教师博客的研究 | 第18-20页 |
三、教师博客的运用现状 | 第20-22页 |
第四节 研究对象和方法的选择 | 第22-25页 |
一、对象的选择 | 第22-23页 |
二、方法的选择 | 第23-25页 |
第五节 研究过程 | 第25-27页 |
一、与研究对象的共处 | 第25页 |
二、写作过程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再现陶川的博客 | 第27-37页 |
第一节 陶川的博客概况 | 第27-30页 |
一、博客的展现 | 第27-29页 |
二、博客的分类 | 第29页 |
三、日志的数量 | 第29-30页 |
第二节 陶川的博客历程 | 第30-33页 |
一、实践历程 | 第30-32页 |
二、心情历程 | 第32-33页 |
第三节 陶川的博客定位 | 第33-37页 |
一、收获:愉快与感动 | 第33-35页 |
二、忧虑:质问与把握 | 第35-37页 |
第三章 陶川的博客生活 | 第37-67页 |
第一节 博客——承载教育理想 | 第37-50页 |
一、专业素质:特级教师的姿态 | 第38-39页 |
二、专业探索:新生的第一节课 | 第39-44页 |
三、专业特色:“课前话题”的活动 | 第44-47页 |
四、专业追求:觉醒的自我反思 | 第47-50页 |
第二节 博客——体验生命历程 | 第50-66页 |
一、乐在教坛:体验教育的美好 | 第51-53页 |
二、乐在交往:感受真挚的情谊 | 第53-63页 |
(一) 与学生 | 第53-55页 |
(二) 与同事 | 第55-56页 |
(三) 与家人 | 第56-58页 |
(四) 与博友 | 第58-63页 |
三、乐在闲适:张扬个性的舞台 | 第63-66页 |
(一) 乐趣 | 第63-64页 |
(二) 爱好 | 第64-66页 |
第三节 研究者的旁白 | 第66-67页 |
第四章 解释与省思 | 第67-73页 |
第一节 解释 | 第67-69页 |
一、博客与陶川的专业发展 | 第67-68页 |
二、博客与陶川的发展 | 第68-69页 |
第二节 省思 | 第69-73页 |
一、我对陶川博客的思考 | 第69-71页 |
(一) 徘徊:理论的边缘 | 第69-70页 |
(二) 束缚:现实的屈从 | 第70页 |
(三) 樊笼:无奈的隐匿 | 第70-71页 |
二、我对研究过程的思考 | 第71-73页 |
(一) 我是一个研究者 | 第71-72页 |
(二) 我是一个学习者 | 第72-73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附录一:对陶川的访谈提纲(一) | 第76页 |
附录二:对陶川的访谈提纲(二) | 第76-77页 |
附录三:对学生的访谈提纲 | 第77页 |
附录四:对其他受访者的访谈提纲 | 第77页 |
附录五:田野日记(节选) | 第77-83页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83-84页 |
后记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