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控芯片检测装置专用软件研制及实验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目录 | 第4-8页 |
第一章 课题背景 | 第8-19页 |
·引言 | 第8-9页 |
·微型全分析系统及微流控分析芯片发展简史 | 第9-12页 |
·微型全分析系统及微流控分析芯片的发展趋势 | 第12-16页 |
·仪器小型化与微型化 | 第13-14页 |
·系统集成化 | 第14页 |
·微流控芯片的规模集成化 | 第14-15页 |
·发展多种检测技术 | 第15页 |
·发展专用型微流控分析仪器 | 第15-16页 |
·微流控分析芯片的特点 | 第16-17页 |
·微流控分析系统的优点 | 第16页 |
·微流控芯片的局限性 | 第16-17页 |
·微流控分析的重点应用领域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本仪器的系统原理与实现 | 第19-35页 |
·微流控基本原理 | 第19-20页 |
·基本微流控技术 | 第19页 |
·微流体的驱动系统 | 第19-20页 |
·微流控检测系统的设计 | 第20-23页 |
·微流控检测系统的性能要求 | 第20-21页 |
·检测系统的集成化设计 | 第21页 |
·微流控检测系统的检测方法 | 第21-23页 |
·激光诱导荧光检测 | 第23-26页 |
·检测原理 | 第23页 |
·小型荧光检测器的结构设计原则 | 第23-26页 |
·共聚焦原理与优点 | 第26-27页 |
·仪器开发 | 第27-31页 |
·光机结构开发 | 第28-29页 |
·电路开发 | 第29-30页 |
·软件开发 | 第30-31页 |
·仪器简介与说明 | 第31-35页 |
·仪器外观 | 第31-32页 |
·技术参数 | 第32-33页 |
·仪器特点 | 第33-34页 |
·仪器操作说明 | 第34-35页 |
第三章 软件系统框架设计 | 第35-51页 |
·本软件基本功能 | 第35-38页 |
·主程序FDS | 第35-37页 |
·后处理程序PeakPro | 第37-38页 |
·本软件系统的扩展 | 第38页 |
·本软件所涉及的设计方法概述 | 第38-44页 |
·软件工程的应用 | 第39-41页 |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的应用 | 第41-43页 |
·结构化的程序设计方法的应用 | 第43-44页 |
·本软件的需求分析 | 第44-48页 |
·需求分析的内容 | 第44-45页 |
·软件需求的组成 | 第45页 |
·本软件系统的需求规格说明书文档 | 第45-48页 |
·本软件的概要设计 | 第48-50页 |
·软件设计的基本原理 | 第48页 |
·本软件系统的模块划分 | 第48-50页 |
·本软件系统与仪器光机电系统的耦合 | 第50-51页 |
第四章 程序实现 | 第51-72页 |
·程序开发环境 | 第51-54页 |
·开发平台 | 第51-52页 |
·第三方组件库 | 第52-54页 |
·硬件驱动 | 第54页 |
·各功能模块的C++实现 | 第54-66页 |
·主程序FDS的类框架 | 第55-56页 |
·用户界面与显示 | 第56-60页 |
·运行控制功能 | 第60-62页 |
·电压控制与信号采集 | 第62页 |
·数据处理 | 第62-63页 |
·参数与数据文件保存 | 第63-64页 |
·硬件驱动封装 | 第64页 |
·工具程序PeakPro | 第64-66页 |
·数据处理与算法的实现 | 第66-70页 |
·实时软件滤波算法 | 第66-67页 |
·实时峰检测算法 | 第67-69页 |
·信号的后处理 | 第69-70页 |
·程序测试 | 第70-72页 |
第五章 实验研究 | 第72-82页 |
·实验参数 | 第72-74页 |
·色谱图和峰参数 | 第72-73页 |
·柱效参数 | 第73页 |
·分离参数 | 第73-74页 |
·实验结果 | 第74-81页 |
·实验一:蛋白质测试 | 第74-77页 |
·实验二: FITC测试 | 第77-78页 |
·实验三: DNA测试 | 第78-80页 |
·实验报告中的简称说明 | 第80-81页 |
·仪器性能分析 | 第81-82页 |
第六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