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近代、现代语法论文

“VV”类动结式的自主性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0页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9页
   ·研究现状第9-17页
     ·自主范畴的相关研究第9-12页
     ·动结式的相关研究第12-16页
     ·自主范畴与述补结构相结合的相关研究第16-17页
   ·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第17-18页
   ·本文研究的范围及对象第18-19页
   ·本文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第19页
   ·本文的语料来源第19-20页
第二章“VV”类动结式中述语动词和补语动词的自主性第20-34页
   ·引言第20页
   ·充当 VV”类动结式述语和补语的动词第20-23页
     ·充当述语的动词第20-21页
     ·充当补语的动词第21页
     ·既能充当述语又能充当补语的动词第21页
     ·述语动词和补语动词的自主性第21-23页
   ·“VV”类动结式的语义关系第23-25页
   ·述语动词的情状类型和述语位置义对述语动词自主性的影响第25-28页
     ·述语动词的情状类型对述语动词自主性的影响第25页
     ·述语位置义对述语动词自主性的影响第25-28页
   ·补语动词的情状类型和补语位置义对补语动词自主性的影响第28-32页
     ·补语动词的情状类型对补语动词自主性的影响第28-29页
     ·补语位置义对补语动词自主性的影响第29-32页
   ·“VV”类动结式的两类基本结构类型:“V_自V_非”和“V_非V_非”第32-33页
   ·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VV”类动结式的自主性等级的理论原理及判定标准第34-41页
   ·问题的提出第34页
   ·原型范畴理论第34-36页
   ·自主性等级第36-37页
   ·等级判断的语义和句法标准第37-40页
     ·语义标准第37-39页
       ·语义标准:[±有生]第37页
       ·语义标准:[±意识]第37-38页
       ·语义标准:[±意愿]第38页
       ·语义标准:[±可控]第38-39页
     ·句法标准第39-40页
   ·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VV”类动结式的自主性等级第41-51页
   ·引言第41页
   ·“V_非V_非”的语义特征和句法表现第41-44页
     ·“冻醒”类动结式的语义特征和句法表现第41-42页
     ·“滴穿”类动结式的语义特征和句法表现第42-44页
   ·“V_自V_非”类动结式的语义特征和句法表现第44-49页
     ·“打碎”类的语义特征和句法表现第44-45页
     ·“学会”类动结式的语义特征和句法表现第45-46页
     ·“穿_1破”类动结式的语义特征和句法表现第46-48页
     ·“睡醒”类动结式的语义特征和句法表现第48-49页
   ·“VV”类动结式的自主性等级图式第49页
   ·小结第49-51页
第五章 与“VV”类动结式的自主性及其等级有关的因素第51-60页
   ·引言第51页
   ·宾语因素第51-55页
     ·带/不带宾语第51-53页
     ·宾语种类的影响第53-55页
   ·致使力因素第55-57页
     ·致使力第55-56页
     ·致使力的强度与自主性等级的关系第56-57页
   ·整合度因素第57-59页
     ·整合度第57页
     ·整合度的高低与自主性等级的关系第57-59页
   ·小结第59-60页
第六章 结语第60-62页
   ·本文研究总结第60-61页
   ·存在的问题及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7页
后记第67-69页
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9-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认知语境在广告标题理解中的作用
下一篇:明代昆山、太仓作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