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

陈望道对中国语法修辞研究的历史贡献

内容提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引言第9-19页
 第一节 选题的形成第9页
 第二节 研究的范围第9-10页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第10页
 第四节 前人的研究第10-15页
 第五节 研究的意义第15-19页
第一章 陈望道语法和修辞的学术思想概说第19-40页
 第一节 陈望道语法和修辞思想的理论基础第19-22页
  一、唯物辩证法第19-21页
  二、索绪尔语言学理论第21-22页
 第二节 陈望道语法和修辞思想的学科基础第22-23页
 第三节 陈望道语法和修辞思想重实用的态度第23-26页
  一、对汉语方言语法的研究第24-25页
  二、对词的用法的研究第25-26页
 第四节 古今中外法和学术中国化第26-31页
  一、古今中外法第27-29页
  二、学术中国化第29-31页
 第五节 陈望道语法和修辞思想的特点第31-40页
  一、陈望道语法和修辞思想的前沿性第31-35页
  二、陈望道语法和修辞思想的开创性第35-36页
  三、陈望道语法和修辞思想的奠基性第36-40页
第二章 陈望道对中国语法研究的历史贡献第40-72页
 第一节 发动文法革新讨论第41-44页
 第二节 功能学说的提出第44-48页
  一、《文法的研究》第46-47页
  二、《文法简论》第47-48页
 第三节 功能学说的内容第48-51页
  一、功能释义第48-49页
  二、配置关系和会同关系第49-50页
  三、结合了功能的句法分析第50页
  四、单项功能和综合功能第50-51页
  五、主要功能和次要功能第51页
  六、经常功能和临时功能第51页
 第四节 以功能学说建构的词类系统第51-59页
  一、革新词类理论第51-52页
  二、划分词类标准第52-53页
  三、划分词类方法第53-54页
  四、有特色的词类系统第54-56页
  五、对词类划分的影响第56-59页
 第五节 以功能学说建构的句法体系第59-72页
  一、句法分析的三个基本法式第60-61页
  二、组织的定义第61-62页
  三、句子类型分类独特第62页
  四、有特色的句法体系第62-63页
  五、句法体系对后世产生的影响第63-72页
第三章 陈望道对中国修辞研究的历史贡献第72-128页
 第一节 在中国传统修辞学向现代修辞学转变过程中的历史作用第74-79页
  一、中国传统修辞学向现代修辞学转变的发动和起步时期第75-76页
  二、中国传统修辞学向现代修辞学转变的继续和完成时期第76-79页
 第二节 构建了中国第一个现代科学修辞学体系第79-86页
  一、关于修辞学体系构建的理论论述第79-80页
  二、《发凡》建立的现代修辞学的科学体系第80-86页
 第三节 修辞学理论的独特建树第86-93页
  一、明确了修辞学的性质、对象、任务、功用第86-88页
  二、提出了语言本位说第88-90页
  三、创立了题旨情境说第90-92页
  四、阐明了修辞的极值原则第92-93页
 第四节 陈望道的语体风格论与复旦大学的语体风格研究第93-109页
  一、陈望道有关语体风格的论述第95-99页
  二、复旦大学的语体风格研究第99-109页
 第五节 陈望道修辞思想启发了修辞学史研究第109-124页
  一、陈望道有关修辞学史的论述第109-110页
  二、复旦大学的修辞学史研究第110-124页
 第六节 实用修辞研究第124-128页
结语第128-129页
附录一 复旦大学语法和修辞研究大事记第129-137页
附录二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不同版本第137-138页
附录三 陈望道研究资料索引(1992-2004)第138-143页
参考文献第143-147页
后记第147-149页
论文独创性声明第149页

论文共1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飞蓟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口服生物利用度、肝靶向性的研究
下一篇:保证保险法律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