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4页 |
前言 | 第14-18页 |
第一部分 水飞蓟素纳米粒载体材料与制备方法的初步筛选 | 第18-33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19页 |
1.1 主要仪器 | 第19页 |
1.2 药品与试剂 | 第19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19-31页 |
2.1 体外HPLC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19-23页 |
2.2 纳米粒的质量评价方法 | 第23-24页 |
2.3 水飞蓟素纳米粒载体材料及制备方法的初步筛选 | 第24-26页 |
2.4 SLN不同载体材料的筛选 | 第26-27页 |
2.5 不同高压匀质法对SLN载药方式的影响 | 第27-31页 |
3 讨论 | 第31-32页 |
3.1 体外HPLC测定方法的选择 | 第31页 |
3.2 纳米粒载体材料及制备方法的选择 | 第31-32页 |
3.3 不同高压匀质法对于SLN载药方式的影响 | 第32页 |
4 结论 | 第32-33页 |
第二部分 水飞蓟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粒径对口服吸收药物的影响 | 第33-50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34页 |
1.1 主要仪器 | 第34页 |
1.2 试剂与实验动物 | 第34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34-47页 |
2.1 不同粒径SM-SLN的制备 | 第34-35页 |
2.2 粒径测定 | 第35页 |
2.3 包封率和载药量的测定 | 第35页 |
2.4 不同粒径SM-SLN制备结果 | 第35-36页 |
2.5 体外释药特性的研究 | 第36-40页 |
2.6 口服不同粒径SM-SLN在大鼠体内吸收的研究 | 第40-47页 |
3 讨论 | 第47-49页 |
3.1 制备方法 | 第47页 |
3.2 体外释药规律 | 第47-48页 |
3.3 体内分析方法 | 第48-49页 |
3.4 体内SM-SLN的吸收机制 | 第49页 |
4 结论 | 第49-50页 |
第三部分 水飞蓟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备工艺的优化 | 第50-65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50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50-63页 |
2.1 SM-SLN制备 | 第50-51页 |
2.2 SM-SLN的评价 | 第51页 |
2.3 优化试验 | 第51-63页 |
3 讨论 | 第63-64页 |
4 结论 | 第64-65页 |
第四部分 水飞蓟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冻干工艺及其体外释药机制的研究 | 第65-85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66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66-80页 |
2.1 SM-SLN冻干处方 | 第66-68页 |
2.2 冻干工艺的建立 | 第68-69页 |
2.3 SM-SLN冻干剂的质量评价 | 第69-72页 |
2.4 SM-SLN初步稳定性研究 | 第72-73页 |
2.5 冻干SM-SLN体外释药及其机制的研究 | 第73-80页 |
3 讨论 | 第80-84页 |
3.1 冻干处方的研究 | 第80页 |
3.2 冻干工艺的制定 | 第80-81页 |
3.3 体外释药及其机制的研究 | 第81-84页 |
4 结论 | 第84-85页 |
第五部分 口服水飞蓟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在大鼠和Beagle犬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 第85-96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85-86页 |
1.1 主要仪器 | 第85页 |
1.2 试剂与实验动物 | 第85-86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86-94页 |
2.1 SM-SLN在大鼠体内生物利用度试验 | 第86-89页 |
2.2 SM-sLN和益肝灵片在Beagle犬体内药动学的初步研究 | 第89-94页 |
3 讨论 | 第94-95页 |
4 结论 | 第95-96页 |
第六部分 口服、静注水飞蓟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在小鼠体内分布的研究 | 第96-138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96-97页 |
1.1 主要仪器 | 第96页 |
1.2 试剂与实验动物 | 第96-97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97-134页 |
2.1 生物样品中水飞蓟宾的HPLC测定方法 | 第97页 |
2.2 口服SM-SLN冻干剂小鼠体内分布试验设计 | 第97页 |
2.3 静注SM-SLN冻干剂小鼠体内分布试验设计 | 第97-99页 |
2.4 生物样品中水飞蓟宾的HPLC测定方法认证结果 | 第99-108页 |
2.5 口服SM-SLN冻干粉在小鼠体内分布及靶向性试验结果 | 第108-122页 |
2.6 静注SM-SLN冻干粉在小鼠体内分布及靶向性试验结果 | 第122-134页 |
3 讨论 | 第134-137页 |
3.1 关于肝靶向性的评价方式 | 第134-135页 |
3.2 关于口服靶向性的研究 | 第135-136页 |
3.3 关于静注靶向性的研究 | 第136页 |
3.4 关于口服、静注SM-SLN两种给药途径的肝靶向性比较 | 第136-137页 |
4 结论 | 第137-138页 |
结论 | 第138-139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39-144页 |
综述 | 第144-153页 |
致谢 | 第153-154页 |
声明 | 第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