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引言 | 第1-13页 |
·研究现状 | 第7-9页 |
·有关副词虚实归属的研究 | 第7页 |
·对《现代汉语词典》所收副词的研究 | 第7-8页 |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副词研究 | 第8-9页 |
·小结 | 第9页 |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词性标注方面 | 第9页 |
·释义方面 | 第9页 |
·条目分立方面 | 第9-10页 |
·小结 | 第10页 |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现汉》编纂体例 | 第10页 |
·有助于深化汉语副词的本体研究 | 第10页 |
·有助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副词教学与学习 | 第10-11页 |
·研究范同、方法及有关术语 | 第11-13页 |
·工作底本及主要工具书 | 第11页 |
·本文对副词虚实归属的认定及副词选取的依据 | 第11页 |
·主要方法 | 第11-12页 |
·有关术语 | 第12-13页 |
贰 《现汉》单音节副词词性标注考察 | 第13-24页 |
·词性标注的基本情况 | 第13-16页 |
·词性标注的基本方式 | 第13-14页 |
·词性标注的概况 | 第14-16页 |
·与词性标注相关的因素 | 第16-20页 |
·使用频率 | 第16-18页 |
·独立性 | 第18-19页 |
·语体 | 第19-20页 |
·词性标注的不对应情况 | 第20-23页 |
·同义类聚的单音节副词词性标注的不对应情况 | 第20-22页 |
·同义的单音节与双音节副词词性标注的不对应情况 | 第22-23页 |
·小结 | 第23-24页 |
叁 《现汉》单音节副词释义考察 | 第24-32页 |
·单音节副词释义基本情况 | 第24-28页 |
·释语类型 | 第24-26页 |
·释语模式 | 第26-28页 |
·语例 | 第28页 |
·副词释义方面的主要问题 | 第28-30页 |
·不同副词义共列于同一义项中 | 第29页 |
·副词义与非副词义共列于同一义项中 | 第29-30页 |
·小结 | 第30-32页 |
肆 《现汉》单音节副词条目分立考察 | 第32-47页 |
·条目分立的基本情况 | 第32-35页 |
·编纂者确定的条目分立原则 | 第32页 |
·《现汉》对单音节副词的处置方式 | 第32-33页 |
·单音节副词条目分立的具体情况 | 第33-35页 |
·单立条目的单音节副词 | 第35-40页 |
·该类单音节副词的类别 | 第35-38页 |
·该类单音节副词与其同形同音词的条目排序情况 | 第38-40页 |
·有同形同音词且副词义与非副词义共列同一条目下的单音节词 | 第40-43页 |
·该类单音节词的类别 | 第40页 |
·该类单音节词与其同形同音词的类别 | 第40-42页 |
·该类单音节词与其同形同音词的条目排序情况 | 第42-43页 |
·无同形同音词且副词义与非副词义共列同一条目下的单音节词 | 第43-44页 |
·条目分合存在的问题 | 第44-46页 |
·虚化而来的单音节副词的条目分合不一致 | 第44-45页 |
·词义对应性发展结果的不对应处理 | 第45-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