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部分 课程目标:本质与特征 | 第9-12页 |
一、 课程目标的本质 | 第9-11页 |
二、 课程目标的特征 | 第11-12页 |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的现实缺失:问题及根源 | 第12-22页 |
一、 课程目标预设存在的问题 | 第12-17页 |
(一) 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的缺失 | 第12-15页 |
(二) 课程目标来源欠缺对学生需要的考虑 | 第15-16页 |
(三) 课程目标的内容的狭隘 | 第16-17页 |
二、 课程目标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 第17-22页 |
(一) 课程目标的实现采用灌输式 | 第17-18页 |
(二) 注重培养学生的共性,忽视学生的个性需求 | 第18-19页 |
(三) 关注课程表层的、显性的目标,忽略隐性目标 | 第19-20页 |
(四) 关注既定课程目标的达成,忽视课程目标的拓展、更新 | 第20页 |
(五) 忽视课程目标实现情境的不确定性 | 第20-22页 |
第三部分 课程目标的生成:实质及必然 | 第22-39页 |
一、 课程目标预设的实质 | 第22-25页 |
(一) 内涵 | 第22-23页 |
(二) 预设的课程目标的特点 | 第23-24页 |
(三) 预设课程目标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要求 | 第24-25页 |
二、 课程目标生成的实质 | 第25-30页 |
(一) 内涵 | 第25-29页 |
(二) 生成的课程目标的特点 | 第29-30页 |
(三) 生成课程目标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要求 | 第30页 |
三、 课程目标生成的必然性 | 第30-39页 |
(一) 课程目标实现过程的复杂性 | 第31-33页 |
(二) 学生的复杂性 | 第33-36页 |
(三) 课程实施过程具有目标意义 | 第36-39页 |
第四部分 课程目标的实现:预设与生成 | 第39-57页 |
一、 课程目标预设与生成的范围界定 | 第39-41页 |
二、 课程目标的预设 | 第41-46页 |
(一) 预设课程目标的确定 | 第41-43页 |
(二) 预设课程目标的陈述 | 第43-45页 |
(三) 预设课程目标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 第45-46页 |
三、 课程目标的生成 | 第46-57页 |
(一) 预设课程目标的生成 | 第46-51页 |
(二) 生成性课程目标的生成 | 第51-56页 |
(三) 课程目标生成中要注意的问题 | 第56-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后记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