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0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7-9页 |
一 主要概念界定 | 第7-8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8-9页 |
第三节 本文的逻辑结构 | 第9-10页 |
第二章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 | 第10-24页 |
第一节 回溯中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生及发展 | 第10-18页 |
一 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生及发展 | 第10-13页 |
二 中国传统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 第13-15页 |
三 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 第15-18页 |
第二节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特点、表现、及存在的问题 | 第18-24页 |
一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特点 | 第18-20页 |
二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在教育中的集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 第20-22页 |
三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中现存在的问题 | 第22-24页 |
第三章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 第24-32页 |
第一节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学地理教育中的地位 | 第25-26页 |
一 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是中学地理课教学的核心内容 | 第25-26页 |
二 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教育方法是中学地理政治课教学的基本方法 | 第26页 |
第二节 人本主义教育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现状 | 第26-32页 |
一 我国中学地理教学中人本主义教育发展历程 | 第26-28页 |
二 体现人本教育思想的中学地理教材内容新变化 | 第28-29页 |
三 目前中学地理教学中与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背离之处 | 第29-32页 |
第四章 完善中学地理教学中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指导作用 | 第32-38页 |
第一节 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指导作用 | 第32页 |
第二节 转变教育目标注重学生素质发展 | 第32-33页 |
第三节 改变被动教学为主动教学 | 第33-36页 |
一 变教学过程为动态发展的教学流程,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 第33-34页 |
二 变教学方法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 第34-36页 |
第四节 营造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 | 第36-37页 |
第五节 强调情感化的师生关系 | 第37-38页 |
一 以生为师,教学相长 | 第38页 |
二 平等相处,以师为友 | 第38页 |
三 严格要求,以生为生 | 第38页 |
结束语 | 第38-39页 |
英文摘要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感谢信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