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教学研究与改革论文

文化视角下农村初中生厌学现象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9页
一、前言第9-19页
 (一) 问题提出第9-10页
  1. 对义务教育的重视引发对学生厌学的关注第9页
  2. 学生厌学问题长期困扰着教育实践第9-10页
  3. 学生厌学是导致学生辍学的直接原因第10页
 (二) 研究意义第10-12页
  1. 有助于农村初中生的发展第11页
  2. 有助于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第11页
  3. 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11-12页
 (三) 文献综述第12-14页
  1. 学生厌学表现的调查研究第12页
  2. 学生厌学原因的研究第12-13页
  3. 缓解学生厌学的对策研究第13-14页
 (四) 基本概念的界定第14-16页
  1. 厌学第14-15页
  2. 文化第15页
  3. 文化传播第15页
  4. 文化冲突第15-16页
 (五) 研究方法与过程第16-19页
  1. 研究视角的确定第16-17页
  2. 研究对象的选择第17页
  3. 具体方法的运用第17-19页
二、农村初中生厌学现象检视第19-33页
 (一) 厌恶部分课程型第19-23页
  1. 对学习既爱又恨第19-20页
  2. 学生的认识:喜欢和厌恶是有原因的第20-21页
  3. 教师的认识:学生厌恶部分课程很自然第21-22页
  4. 家长的认识:学生厌学家长很头疼第22-23页
 (二) 混学型第23-26页
  1. 再怎样也要混到毕业第23-24页
  2. 学生的认识:学校是玩的场所第24页
  3. 教师的认识:恨铁不成钢第24-25页
  4. 家长的认识:那是学校的事情第25-26页
 (三) 逃学型第26-29页
  1. 我是一只关在笼中的小鸟第26页
  2. 学生的认识:不想呆在学校第26-27页
  3. 教师的认识:这种学生很麻烦第27-29页
  4. 家长的认识:孩子不听话第29页
 (四) 辍学型第29-33页
  1. 远远逃离厌恶场所第30页
  2. 教师的认识:这样的学生不希望他来第30页
  3. 学生的认识:他是我班最大胆的人第30-31页
  4. 家长的认识:管不了第31-33页
三、当前农村初中生厌学的影响因素第33-45页
 (一) 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第33-34页
  1. 官本位的传统文化第33页
  2. .从众价值取向影响第33-34页
 (二) 学校文化的影响第34-41页
  1. 制度文化与学生文化的冲突第34-36页
  2. 课程文化与学生文化的冲突第36-38页
  3. 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的冲突第38-41页
 (三) 家庭文化环境的影响第41-42页
  1. 放任型价值取向第41-42页
  2. 过分关注学习成绩价值取向第42页
 (四) 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第42-45页
  1. 享乐主义价值取向第43页
  2. 对视觉文化的沉迷第43-45页
四、农村初中生厌学的实质分析第45-55页
 (一) 规训与反规训——社会文化与学生文化的冲突第45-47页
  1. 培养“顺民”的社会文化价值取向第45-46页
  2. 追求自由发展的学生价值取向第46-47页
  3. 社会文化与学生文化价值取向的对抗第47页
 (二) 塑造与反塑造——学校文化与学生文化的冲突第47-50页
  1. 塑造人才的学校价值取向第47-49页
  2. 追求个性发展的学生价值取向第49-50页
  3. 学校文化与学生文化价值取向的抵触第50页
 (三) 教养与反教养——家庭文化与学生文化的冲突第50-53页
  1. 培养期望的人的家庭价值取向第50-52页
  2. 追求自我实现的学生价值取向第52页
  3. 家庭文化与学生文化价值取向的排斥第52-53页
 (四) 超越与反超越——学生文化内部的冲突第53-55页
  1. 学生追求自我完善的价值取向第53页
  2. 安于现状的学生价值取向第53-54页
  3. 学生文化的内部价值取向的冲突第54-55页
五、农村初中生厌学现象反思第55-59页
 (一) 农村初中生厌学的必然性第55-56页
  1. 文化传播的选择性第55页
  2. 主流文化与亚文化冲突的存在第55-56页
  3. 学生自身文化冲突不可消除第56页
 (二) 文化冲突走向文化对话第56-59页
  1. 文化对话的内涵第56-57页
  2. 尊重学生文化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附录第61-64页
后记第64-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阶段“按能力分班”教学的教育社会学研究
下一篇:新时期中学教师角色适应能力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