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选题来源 | 第10页 |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外的相关研究 | 第10-11页 |
·国内的相关研究 | 第11-12页 |
·论文的内容结构 | 第12-13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论文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3-14页 |
第2章 数字化信息服务品牌的基本概念 | 第14-17页 |
·数字化信息服务的内涵 | 第14页 |
·数字化信息服务的特征 | 第14-15页 |
·数字化信息服务品牌的内涵与特征 | 第15-17页 |
·数字化信息服务品牌的内涵 | 第15页 |
·网络环境下数字化信息服务品牌的特征 | 第15-17页 |
第3章 数字化信息服务品牌化发展的动因 | 第17-29页 |
·数字化信息服务市场化的发展与市场竞争的加剧 | 第17-18页 |
·数字化信息服务市场化的发展 | 第17页 |
·数字化信息服务市场竞争的加剧 | 第17-18页 |
·我国数字化信息服务品牌化发展的政策机遇 | 第18-19页 |
·数字化信息服务市场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与品牌的作用 | 第19-27页 |
·数字化信息服务市场交易中信息不对称的致因 | 第19-22页 |
·数字化信息服务产品交易中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后果 | 第22-25页 |
·品牌对“信息不对称”市场的影响 | 第25-27页 |
·品牌化发展对信息企业机构的促进 | 第27-29页 |
第4章 数字化信息服务的品牌战略 | 第29-38页 |
·数字化信息服务品牌战略的内涵 | 第29页 |
·数字化信息服务的品牌架构组合 | 第29-33页 |
·品牌矩阵图 | 第29-30页 |
·品牌等级 | 第30-31页 |
·品牌架构组合的类型 | 第31-33页 |
·数字化信息服务的品牌定位 | 第33-35页 |
·品牌定位的动因 | 第33页 |
·品牌定位的方法 | 第33-34页 |
·QQ 和MSN 品牌定位的对比分析 | 第34-35页 |
·树立数字化信息服务品牌的个性 | 第35-38页 |
·品牌个性 | 第35-36页 |
·品牌定位与个性的结合 | 第36页 |
·品牌拟人化 | 第36-38页 |
第5章 数字化信息服务的品牌策略 | 第38-51页 |
·数字化信息服务的品牌要素设计 | 第38-40页 |
·品牌要素设计的原则 | 第38页 |
·品牌的命名 | 第38-39页 |
·品牌的视觉形象设计 | 第39-40页 |
·数字化信息服务品牌的推广 | 第40-45页 |
·品牌传播沟通的过程 | 第40-41页 |
·广告推广 | 第41页 |
·销售促进 | 第41-42页 |
·公共关系 | 第42-43页 |
·人员推销 | 第43页 |
·品牌传播推广的推拉模式 | 第43-44页 |
·Google 和百度品牌推广策略差别分析 | 第44-45页 |
·数字化信息服务的品牌延伸策略 | 第45-47页 |
·品牌延伸的价值作用 | 第45-46页 |
·品牌延伸的原则 | 第46页 |
·品牌延伸的风险及规避 | 第46-47页 |
·数字化信服务的品牌维系、保护与创新策略 | 第47-51页 |
·品牌维系 | 第47-48页 |
·品牌保护 | 第48-50页 |
·品牌创新 | 第50-51页 |
第6章 案例分析 Google 的品牌之道 | 第51-56页 |
·Google 公司简介及其品牌的诞生 | 第51-52页 |
·Google 的品牌理念与战略 | 第52-54页 |
·Google 的品牌策略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附录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