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诵读教学概述 | 第9-14页 |
(一) 诵读的含义和特点 | 第9-11页 |
1. 诵读的含义 | 第9-10页 |
2. 诵读的特点 | 第10-11页 |
(二) 诵读的类型 | 第11-12页 |
1. 朗读 | 第11页 |
2. 朗诵 | 第11页 |
3. 背诵 | 第11-12页 |
(三) 诵读教学的历史回顾 | 第12-14页 |
二、诵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 | 第14-18页 |
(一) 诵读教学的科学依据 | 第14-15页 |
1. 诵读教学的生理学依据 | 第14页 |
2. 诵读教学的心理学依据 | 第14页 |
3. 诵读教学的哲学依据 | 第14-15页 |
(二) 诵读教学的作用 | 第15-18页 |
1. 增强口语表达能力 | 第15页 |
2. 加深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 第15-16页 |
3. 提升写作能力 | 第16页 |
4. 培养学生的语感 | 第16-17页 |
5. 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 第17-18页 |
三、初中语文新课标中的诵读教学观及教材分析 | 第18-23页 |
(一)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语文诵读教学观 | 第18-20页 |
1. 提倡诵读教学,特别是古诗文诵读 | 第18-19页 |
2. 主张学生诵读的个性化 | 第19-20页 |
3. 突出了文本的主体性 | 第20页 |
(二) 初中语文教材中诵读篇目分析 | 第20-23页 |
四、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 第23-28页 |
(一) 现状调查 | 第23-25页 |
(二) 原因分析 | 第25-28页 |
1.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读书时间得不到保证 | 第25页 |
2. 考试试题的局限,诵读的内容面窄量小 | 第25-26页 |
3. 对诵读的认识存在误区,导致教师对诵读的忽视 | 第26页 |
4. 教师对实施诵读教学缺乏水平 | 第26-27页 |
5. 学生对诵读的忽视使得诵读的质和量都不达标 | 第27-28页 |
五、诵读教学的改进策略 | 第28-35页 |
(一) 诵读教学观念——树立现代阅读教学观,实施“大阅读”策略 | 第28-29页 |
(二) 诵读教学内容——改革语文教材,加强诵读教学 | 第29-30页 |
1. 重视选文 | 第29页 |
2. 要调整教材结构,增加古诗文的比重 | 第29页 |
3. 要增加教材中要求背诵的内容 | 第29页 |
4. 要扩大课外诵读的内容 | 第29-30页 |
(三) 诵读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促进诵读教学 | 第30-33页 |
1. 保证诵读时间,明确诵读任务 | 第30页 |
2. 课堂精讲多练,加强诵读指导 | 第30-32页 |
3. 重视教师范读,培养学生兴趣 | 第32-33页 |
(四) 诵读教学评价——遵循评价原则,实施多角度评价 | 第33-35页 |
1. 诵读教学的评价应遵循赏识性、即时性和发展个性的原则 | 第33页 |
2. 诵读教学应实施多角度评价 | 第33-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附录 | 第38-40页 |
后记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