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省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发展的质性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部分 引言 | 第9-12页 | 
| ·研究缘起 | 第9-10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2-21页 | 
| ·心理弹性的界定 | 第12-13页 | 
| ·心理弹性的理论模型 | 第13-16页 | 
| ·心理弹性研究取得的成果 | 第16-20页 | 
| ·心理弹性研究的意义 | 第20-21页 | 
| 第三部分 研究过程 | 第21-26页 | 
| ·材料的获取 | 第21-23页 | 
| ·研究方法的选择 | 第21-22页 | 
| ·访谈对象的选择 | 第22页 | 
| ·前期工作——一次不成功的访谈 | 第22页 | 
| ·收集资料 | 第22-23页 | 
| ·我的思考 | 第23-26页 | 
| ·研究效度 | 第23-24页 | 
| ·研究的信度 | 第24页 | 
| ·研究的推广度 | 第24页 | 
| ·伦理道德问题 | 第24-26页 | 
| 第四部分 研究的实施及结果 | 第26-32页 | 
| ·走进农村留守儿童 | 第26-28页 | 
| ·背景介绍 | 第26-27页 | 
| ·韩小丽的留守生活 | 第27-28页 | 
| ·韩小丽面临的危险性因素 | 第28页 | 
| ·寻求韩小丽心理弹性发展的保护性因素 | 第28-32页 | 
| ·内部个人因素 | 第29-31页 | 
| ·外部因素 | 第31-32页 | 
| 第五部分 讨论与反思 | 第32-35页 | 
| ·总结 | 第32-33页 | 
| ·研究不足 | 第33页 | 
| ·建议 | 第33-35页 | 
| 附录 | 第35-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 
| 后记 | 第38-40页 | 
| 个人简历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