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线2万吨重载列车摇枕载荷谱的试验研究
| 致谢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1 绪论 | 第10-13页 |
| ·选题背景与工程意义 | 第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1-13页 |
| 2 动载荷测试和载荷识别 | 第13-23页 |
| ·动载荷测试 | 第13-17页 |
| ·测力摇枕的制作 | 第13-14页 |
| ·试验概况 | 第14-15页 |
| ·试验车辆、线路及编组 | 第15-16页 |
| ·测试设备和动态数据采集 | 第16-17页 |
| ·载荷识别 | 第17-19页 |
| ·心盘载荷的识别 | 第17-18页 |
| ·旁承载荷的识别 | 第18页 |
| ·垂向总载荷的识别 | 第18-19页 |
| ·典型工况下的载荷时间历程 | 第19-22页 |
| ·翻车机作业 | 第19-20页 |
| ·上下坡 | 第20-21页 |
| ·轨道激扰 | 第21-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3 子样载荷谱的编制 | 第23-36页 |
| ·雨流计数法 | 第23-25页 |
| ·载荷谱的编制方法 | 第25-26页 |
| ·波动中心法 | 第25-26页 |
| ·变均值法 | 第26页 |
| ·实测载荷谱的编制 | 第26-32页 |
| ·一维载荷谱编制 | 第26-28页 |
| ·二维载荷谱编制 | 第28-32页 |
| ·载荷谱子样分析 | 第32-34页 |
| ·单个摇枕载荷谱的分析 | 第32-33页 |
| ·多个摇枕载荷谱的比较 | 第33-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 4 载荷谱的统计分析 | 第36-61页 |
| ·编谱思想 | 第36-38页 |
| ·摇枕的有限元分析 | 第38-44页 |
| ·有限元理论及ANSYS软件简介 | 第38-40页 |
| ·摇枕模型的建立 | 第40-41页 |
| ·网格的划分 | 第41页 |
| ·载荷工况及边界条件 | 第41-42页 |
| ·求解结果及分析 | 第42-44页 |
| ·摇枕材料的疲劳性能参数 | 第44-48页 |
| ·材料S-N曲线 | 第44-46页 |
| ·影响摇枕疲劳强度的因素 | 第46-47页 |
| ·摇枕B+级钢S-N曲线拟合 | 第47-48页 |
| ·摇枕损伤计算 | 第48-54页 |
| ·Miner线性疲劳累积损伤准则 | 第48-49页 |
| ·载荷谱子样作用下摇枕的损伤 | 第49-54页 |
| ·统计载荷谱编制 | 第54-60页 |
| ·心盘、旁承的载荷谱 | 第54-57页 |
| ·测力摇枕的载荷谱 | 第57-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5 摇枕的寿命分析 | 第61-65页 |
| ·计算疲劳寿命的两种方法比较 | 第61-62页 |
| ·缺陷系数对寿命的影响 | 第62-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 ·结论 | 第65-66页 |
| ·展望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 作者简历 | 第69-71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