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绪论 | 第6-10页 |
第一章 创作《黄河大合唱》的时代背景及其流传 | 第10-21页 |
第一节 《黄河大合唱》首演及在我国大陆的演出盛况 | 第11-12页 |
第二节 《黄河大合唱》在我国港、澳、台及海外的影响 | 第12-15页 |
第三节 《黄河大合唱》在全世界的影响 | 第15-16页 |
第四节 《黄河大合唱》现象及其成因 | 第16-21页 |
第二章 《黄河大合唱》各乐章的作品特点及其艺术魅力 | 第21-39页 |
第一节 谈混声四部合唱《黄河般夫曲》 | 第21-25页 |
第二节 谈男中音独唱《黄河颂》 | 第25-27页 |
第三节 谈朗诵歌曲《黄河之水天上来》 | 第27-29页 |
第四节 谈女声及混声合唱《黄水谣》 | 第29-32页 |
第五节 谈男声对唱《河边对口曲》 | 第32页 |
第六节 谈女高音独唱《黄河怨》 | 第32-34页 |
第七节 谈轮唱曲《保卫黄河》 | 第34-35页 |
第八节 谈混声四部合唱《怒吼吧,黄河!》 | 第35-39页 |
第三章 不朽诗人光未然带给我们的教育意义 | 第39-44页 |
第一节 《黄河大合唱》词作者;诗人、文学家、光未然年谱纪略 | 第39-40页 |
第二节 我们要学习光未然哪些品质 | 第40-44页 |
第四章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带给我们的教育意义 | 第44-53页 |
第一节 《黄河大合唱》曲作者;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年谱纪略 | 第44-45页 |
第二节 我们纪念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并学习他崇高的品质 | 第45-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