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车辆工程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车体构造及设备论文--制动装置论文

制动闸片结构设计及其接触与摩擦适应性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8-19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10页
    1.2 制动基础概述第10-12页
    1.3 研究现状第12-18页
        1.3.1 高铁闸片自适应结构设计现状第12-16页
        1.3.2 接触问题的研究现状第16-18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8-19页
第2章 制动系统及调整结构分析第19-32页
    2.1 制动系统分析第19-25页
        2.1.1 制动系统组成第19-20页
        2.1.2 制动系统功能第20-21页
        2.1.3 制动参数分析第21-25页
    2.2 自适应调整结构分析第25-31页
        2.2.1 球窝副第25-28页
        2.2.2 蝶形弹簧第28-31页
    2.3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3章 制动闸片结构设计第32-67页
    3.1 制动闸片分析第32-37页
        3.1.1 测试实验第32-33页
        3.1.2 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超声测量第33-35页
        3.1.3 静力分析第35-36页
        3.1.4 结构分析第36-37页
    3.2 制动闸片结构方案及零件设计第37-51页
        3.2.1 方案设计第37-41页
        3.2.2 零件设计第41-51页
    3.3 制动闸片仿真装配及干涉检验第51-60页
        3.3.1 装配过程第52-57页
        3.3.2 干涉检验第57-60页
    3.4 制动闸片受力及零件应力分析第60-66页
    3.5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4章 制动闸片接触与摩擦仿真分析第67-90页
    4.1 仿真软件的选择与介绍第67页
    4.2 动力学方程及求解第67-71页
    4.3 接触与摩擦仿真第71-80页
    4.4 零件对接触摩擦过程的影响第80-89页
        4.4.1 蝶形弹簧刚度系数对接触制动过程的影响第80-83页
        4.4.2 球副直径对制动闸片接触制动过程的影响第83-86页
        4.4.3 摩擦块形状对制动闸片接触制动过程的影响第86-89页
    4.5 本章小结第89-90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90-92页
    5.1 结论第90-91页
    5.2 展望第91-92页
致谢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96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权力距离、组织承诺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蒋巷米酒的快速发酵及其功能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