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 1.1.1 现实背景 | 第11-12页 |
| 1.1.2 理论背景 | 第12-13页 |
| 1.2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 1.3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 1.3.1 理论意义 | 第14页 |
| 1.3.2 实践意义 | 第14-15页 |
| 1.4 研究内容、框架、方法 | 第15-18页 |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1.4.2 论文框架 | 第16-18页 |
| 1.4.3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 1.5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8-21页 |
| 第2章 文献回顾与理论基础 | 第21-35页 |
| 2.1 关于辱虐式管理的文献综述 | 第21-27页 |
| 2.1.1 辱虐管理的概念 | 第21-22页 |
| 2.1.2 辱虐管理的研究现状 | 第22-27页 |
| 2.1.3 辱虐管理的测量 | 第27页 |
| 2.2 关于职场反生产行为的文献综述 | 第27-30页 |
| 2.2.1 职场反生产行为的概念 | 第27-28页 |
| 2.2.2 前因变量分析概述 | 第28-29页 |
| 2.2.3 职场反生产行为的维度划分 | 第29-30页 |
| 2.2.4 职场反生产行为的测量 | 第30页 |
| 2.3 关于员工情商的文献综述 | 第30-35页 |
| 2.3.1 情商的概念 | 第30-31页 |
| 2.3.2 情商的研究现状 | 第31-34页 |
| 2.3.3 情商的测量 | 第34-35页 |
| 第3章 辱虐式管理对职场反生产行为影响的研究设计 | 第35-45页 |
| 3.1 研究内容及理论模型 | 第35-36页 |
| 3.1.1 研究内容 | 第35页 |
| 3.1.2 辱虐式管理对员工职场反生产行为作用模型 | 第35-36页 |
| 3.2 辱虐式管理对员工职场反生产行为的研究假设 | 第36-37页 |
| 3.3 问卷设计与调查 | 第37-40页 |
| 3.3.1 问卷设计 | 第37-40页 |
| 3.3.2 问卷调查的实施 | 第40页 |
| 3.4 深度访谈的设计与实施 | 第40-45页 |
| 3.4.1 深度访谈的设计 | 第41-42页 |
| 3.4.2 深度访谈的实施 | 第42-45页 |
| 第4章 辱虐式管理对职场反生产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45-63页 |
| 4.1 调查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5-47页 |
| 4.1.1 人口统计学分析 | 第45-46页 |
| 4.1.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6-47页 |
| 4.2 测量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分析 | 第47-52页 |
| 4.2.1 信度分析 | 第47-49页 |
| 4.2.2 效度分析 | 第49-52页 |
| 4.3 研究假设检验 | 第52-56页 |
| 4.3.1 变量间相关关系检验 | 第52-53页 |
| 4.3.2 辱虐式管理的直接效应的假设检验 | 第53-54页 |
| 4.3.3 员工情商的调节效应的假设检验 | 第54-55页 |
| 4.3.4 假设检验结果 | 第55-56页 |
| 4.4 访谈调查 | 第56-63页 |
| 4.4.1 选取访谈对象 | 第56页 |
| 4.4.2 访谈大纲 | 第56-57页 |
| 4.4.3 访谈对象情况 | 第57-58页 |
| 4.4.4 访谈内容摘录 | 第58-60页 |
| 4.4.5 访谈结论 | 第60-63页 |
| 第5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 第63-67页 |
| 5.1 研究结论 | 第63-64页 |
| 5.1.1 辱虐式管理对员工职场反生产行为影响效果的实证结果解释 | 第63-64页 |
| 5.1.2 员工情商调节效应的实证结果解释 | 第64页 |
| 5.2 对企业管理的启示 | 第64-65页 |
| 5.3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65-67页 |
| 5.3.1 研究不足 | 第65-66页 |
| 5.3.2 研究展望 | 第66-67页 |
| 结论 | 第67-69页 |
| 致谢 | 第69-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 附录 | 第75-81页 |
| 作者简介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