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创新型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6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四、创新点 | 第17页 |
注释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创新型企业与融资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5页 |
一、创新型企业定义 | 第19-22页 |
(一)创新型企业的特征 | 第19-21页 |
(二)本文关于创新型企业定义 | 第21-22页 |
二、融资相关概念 | 第22-23页 |
(一)融资定义 | 第22页 |
(二)融资方式 | 第22页 |
(三)融资约束 | 第22-23页 |
注释 | 第23-25页 |
第三章 黑龙江省创新型企业融资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25-33页 |
一、黑龙江省创新型企业融资现状 | 第25-31页 |
(一)融资来源主要依靠外源融资 | 第25-27页 |
(二)外源融资中债务融资比重较高 | 第27-29页 |
(三)融资难易程度受企业规模和性质影响 | 第29-30页 |
(四)创新型企业利用小额投资公司融资有限 | 第30-31页 |
二、黑龙江省创新型企业融资存在问题 | 第31-32页 |
(一)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不足 | 第31页 |
(二)政府对企业融资扶持力度不均衡 | 第31-32页 |
(三)依靠相关金融机构融资效率较低 | 第32页 |
注释 | 第32-33页 |
第四章 黑龙江省创新型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 第33-46页 |
一、企业自身融资能力和意识不强 | 第33-37页 |
(一)缺乏持续的自主创新能力 | 第33-34页 |
(二)关系型融资能力不强 | 第34页 |
(三)缺乏信用阻碍向金融机构融资 | 第34-36页 |
(四)借助政策性融资意识较弱 | 第36页 |
(五)企业缺乏多渠道融资途径 | 第36-37页 |
二、政府部门扶持缺乏针对性 | 第37-43页 |
(一)对企业的自主创新支持不够 | 第37-39页 |
(二)扶助企业上市融资力度不够 | 第39-40页 |
(三)对企业信用担保支持力度不够 | 第40-41页 |
(四)征信体系不完善 | 第41页 |
(五)政策适用性较低 | 第41-43页 |
三、金融机构服务体系不完善 | 第43-44页 |
(一)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不够完善 | 第43页 |
(二)缺乏与创新型企业匹配的金融机构 | 第43-44页 |
(三)缺乏适用创新型企业金融产品 | 第44页 |
注释 | 第44-46页 |
第五章 我国发达省份创新型企业融资的经验借鉴 | 第46-49页 |
一、浙江省创新型企业融资经验借鉴 | 第46-47页 |
(一)推动银行业快速发展 | 第46页 |
(二)推进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 | 第46页 |
(三)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 第46-47页 |
二、广东省创新型企业融资经验借鉴 | 第47页 |
(一)加强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建设 | 第47页 |
(二)创新省内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 | 第47页 |
(三)健全融资担保机构体系 | 第47页 |
注释 | 第47-49页 |
第六章 黑龙江省创新型企业解决融资问题的对策建议 | 第49-56页 |
一、提高企业自身融资能力 | 第49-51页 |
(一)提高企业持续的自主创新能力 | 第49页 |
(二)加强关系型融资能力 | 第49-50页 |
(三)建立商业信用 | 第50页 |
(四)提高利用政府相关政策能力 | 第50-51页 |
(五)进一步利用风险投资方式 | 第51页 |
二、加强政府政策扶持 | 第51-53页 |
(一)促进企业培育自主创新能力 | 第51-52页 |
(二)加强扶助企业上市融资力度 | 第52页 |
(三)加强企业融资信用担保力度 | 第52-53页 |
(四)完善征信体系 | 第53页 |
(五)加强政策适用性 | 第53页 |
三、完善金融机构服务体系 | 第53-55页 |
(一)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 第54页 |
(二)建立与创新型企业匹配的金融机构 | 第54页 |
(三)创新适用于创新型企业金融产品 | 第54-55页 |
注释 | 第55-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