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一)同伴学习符合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 | 第10页 |
(二)同伴学习符合高中化学学科的性质特点 | 第10-11页 |
(三)同伴学习能够综合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 | 第11-12页 |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四、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第15-17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二)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7-23页 |
一、相关概念 | 第17-18页 |
(一)同伴学习 | 第17-18页 |
(二)同伴学习与合作学习 | 第18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一)思维学徒身份论 | 第18-19页 |
(二)学习金字塔理论 | 第19页 |
(三)认知冲突论 | 第19-20页 |
三、同伴学习法方法简述 | 第20-23页 |
(一)同伴学习的组织形式 | 第20页 |
(二)同伴学习的具体流程 | 第20-22页 |
(三)同伴学习的关键要素 | 第22-23页 |
第三章 高中化学教学中同伴学习的实践调查研究 | 第23-40页 |
一、调查设计 | 第23-24页 |
(一)调查目的 | 第23页 |
(二)研究对象 | 第23页 |
(三)调查方法 | 第23-24页 |
二、数据处理 | 第24-30页 |
(一)调查对象的人口统计学信息 | 第24-25页 |
(二)因素分析及维度划分 | 第25-29页 |
(三)信度检验 | 第29-30页 |
三、数据分析 | 第30-38页 |
(一)性别的独立样本T检验 | 第30-32页 |
(二)年级与四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分析 | 第32-35页 |
(三)学校类别与四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分析 | 第35-38页 |
四、调查结论 | 第38-39页 |
五、访谈结果与分析 | 第39-40页 |
第四章 高中化学教学中同伴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 | 第40-51页 |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同伴学习存在的问题 | 第40-42页 |
(一)教师对同伴学习的理论和价值理解不够深刻 | 第40页 |
(二)学生对同伴学习的预习存在一定的认识偏差 | 第40-41页 |
(三)学生对同伴学习在化学中的实施缺乏积极性 | 第41页 |
(四)学校对同伴学习在化学中的实施重视度不够 | 第41-42页 |
二、提升高中化学同伴学习实施质量的策略研究 | 第42-51页 |
(一)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准确把握同伴学习的内涵和价值 | 第42-44页 |
(二)提升思考题的合理性,提高学生积极思考的意识与能力 | 第44-47页 |
(三)提高学生认识与观念,激发学生对化学同伴学习的热情 | 第47-49页 |
(四)提高学校的重视力度,为化学学科的同伴学习提供支持 | 第49-5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一、结论 | 第51页 |
二、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附录 | 第57-61页 |
附录1 | 第57-60页 |
附录2 | 第60-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