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背景 | 第11页 |
1.2 喷雾干燥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1-15页 |
1.2.1 喷雾干燥技术的发展历程 | 第11-12页 |
1.2.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 研究中计算流体力学的应用基础 | 第15-17页 |
1.3.1 计算流体力学的内容概要 | 第15-17页 |
1.3.2 常用的CFD软件 | 第17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气流式喷雾干燥的理论研究 | 第19-28页 |
2.1 气流式喷雾干燥过程 | 第19页 |
2.2 气流式雾化机理 | 第19-22页 |
2.2.1 初次雾化 | 第20-21页 |
2.2.2 二次雾化 | 第21-22页 |
2.3 雾滴干燥机理 | 第22-26页 |
2.3.1 蒸发速率曲线 | 第22页 |
2.3.2 液滴蒸发 | 第22-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3章 影响喷雾干燥颗粒含水量的因素的实验研究 | 第28-40页 |
3.1 实验设计 | 第28-29页 |
3.2 实验材料及实验设备主要参数 | 第29-34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29页 |
3.2.2 实验设备的选择 | 第29-34页 |
3.3 实验步骤 | 第34-35页 |
3.4 实验数据及处理 | 第35-38页 |
3.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8-3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气流式喷雾干燥过程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求解方法 | 第40-58页 |
4.1 几何模型 | 第40页 |
4.2 喷雾干燥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40-46页 |
4.2.1 气相控制方程组 | 第40-42页 |
4.2.2 颗粒运动方程 | 第42-43页 |
4.2.3 湍流流动中的雾滴轨迹方程 | 第43页 |
4.2.4 湍流模型的选择 | 第43-44页 |
4.2.5 气液两相传质传热数学模型 | 第44-46页 |
4.3 数学模型求解 | 第46-54页 |
4.3.1 离散代数方程求解方法的选择 | 第46-52页 |
4.3.2 气相与颗粒间的运动耦合方程的求解算法选择 | 第52-54页 |
4.3.3 数值求解控制方程时的收敛判别准则的设定 | 第54页 |
4.4 求解控制方程时边界条件的设定 | 第54-57页 |
4.4.1 离散相边界条件的设定 | 第54-56页 |
4.4.2 干燥介质边界条件的设定 | 第56-5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5章 气流式喷雾干燥过程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58-70页 |
5.1 喷雾干燥塔内连续相的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58-64页 |
5.2 喷雾干燥塔内离散相的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64-6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6章 气流式喷雾干燥理论计算结果、实验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及误差分析 | 第70-73页 |
6.1 理论计算结果、实验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 | 第70-71页 |
6.2 理论计算结果、实验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的误差分析 | 第71-72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7.1 结论 | 第73页 |
7.2 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