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儿童心理学论文

虐待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移情的中介作用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0-22页
    1.1 前言第10-11页
    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2.1 理论意义第11页
        1.2.2 实践意义第11页
    1.3 文献综述第11-21页
        1.3.1 儿童虐待的研究概述第11-14页
        1.3.2 移情的文献综述第14-16页
        1.3.3 亲社会行为的文献综述第16-19页
        1.3.4 虐待、移情和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第19-21页
    1.4 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第21-22页
2 研究方法第22-24页
    2.1 研究对象第22页
    2.2 研究工具第22-23页
    2.3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第23-24页
3 研究结果第24-39页
    3.1 中小学生遭受虐待的概况第24-32页
        3.1.1 中小学生遭受虐待的总体情况及发生率第24-26页
        3.1.2 不同性别中小学生在遭受虐待上的差异分析第26页
        3.1.3 是否为独生子女的中小学生在遭受虐待上的差异分析第26-27页
        3.1.4 不同民族中小学生在遭受虐待上的差异分析第27页
        3.1.5 不同家庭所在地的中小学生遭受虐待上的差异分析第27-28页
        3.1.6 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中小学生在遭受虐待上的的差异分析第28-29页
        3.1.7 父亲不同教育水平的中小学生在遭受虐待上的的差异分析第29-30页
        3.1.8 母亲不同教育水平的中小学生在遭受虐待上的的差异分析第30-31页
        3.1.9 不同家庭气氛的中小学生在遭受虐待上的的差异分析第31-32页
    3.2 虐待、移情与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分析第32-39页
        3.2.1 中小学生移情的状况和差异比较第32-33页
        3.2.2 中小学生亲社会行为的状况和差异比较第33-34页
        3.2.3 中小学生遭受虐待、移情和亲社会行为状况的差异比较第34-35页
        3.2.4 虐待、移情和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相关第35-37页
        3.2.5 移情在虐待和儿童亲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第37-39页
4 讨论第39-45页
    4.1 中小学生遭受虐待的得分和发生情况分析第39-40页
    4.2 中小学生遭受虐待情况的差异分析第40-42页
    4.3 虐待、移情和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分析第42-45页
        4.3.1 虐待和移情的相关分析第42-43页
        4.3.2 虐待和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相关分析第43页
        4.3.3 移情和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相关分析第43页
        4.3.4 移情在虐待和儿童亲社会行为的中介作用第43-45页
5 结束语第45-47页
    5.1 研究结论第45页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45-46页
    5.3 对策与建议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7页
致谢第57-58页
附录第58-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生成就目标对考试焦虑的影响: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下一篇:中学生生活目标、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压力感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