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

微信使用与大学生家庭亲子亲密度的关系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绪论第9-21页
    一、研究缘起第9-10页
    二、研究目的第10页
    三、文献综述第10-19页
        (一)社交媒体信息交往的发展脉络梳理第11-12页
        (二)微信使用功能的研究第12-14页
        (三)社交媒体使用与家庭亲密度研究第14-18页
        (四)研究述评第18-19页
    四、研究方法第19页
    五、研究的价值与创新点第19-21页
        (一)研究的理论价值第19页
        (二)研究的现实价值第19-20页
        (三)研究的创新点第20-21页
第一章 研究设计第21-29页
    第一节 研究问题第21-22页
    第二节 抽样样本数的确定第22页
    第三节 研究假设第22-24页
        一、人口统计学变量与研究变量间相关关系的假设第22-23页
        二、自变量与因变量间相关关系的假设第23-24页
    第四节 问卷设计第24-27页
    第五节 研究的流程及整体框架第27-29页
第二章 数据处理第29-53页
    第一节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第29页
    第二节 量表项目的信效度检验第29-36页
        一、微信使用功能量表的检验第29-32页
        二、微信使用动机量表的检验第32-34页
        三、亲子亲密度量表的检验第34-36页
    第三节 对调查结果的描述性分析第36-42页
        一、微信使用强度的描述性分析第36-38页
        二、微信使用功能的描述性分析第38页
        三、微信使用动机的描述性分析第38-39页
        四、亲子亲密度的描述性分析第39-40页
        五、人口统计学特征的描述性分析第40-41页
        六、调节变量的描述性分析第41-42页
    第四节 各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第42-46页
        一、人口统计学特征、调节变量与微信使用强度变量相关第42-43页
        二、微信使用功能、使用动机变量各维度间显著正相关第43-44页
        三、微信使用功能各维度与亲子亲密度显著正相关第44页
        四、微信使用动机各维度与亲子亲密度显著正相关第44-45页
        五、相关性分析结论第45-46页
    第五节 回归分析第46-53页
        一、变量间的单一线性回归分析第46-48页
        二、大学生与父母亲子亲密度的阶层回归分析第48-50页
        三、回归分析结论第50-53页
第三章 数据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第53-59页
    第一节 验证研究假设第53-54页
    第二节 大学生与父母使用微信及感知亲密度的现状第54-59页
        一、性别差异显著第54页
        二、使用功能多样第54-56页
        三、自我表露程度较低第56页
        四、离家距离对亲子亲密度无显著影响第56-59页
第四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第59-63页
    第一节 新媒体介入与家庭亲子沟通的重塑第59-62页
        一、微信使用可能造成媒介依赖与家庭疏离第59-60页
        二、拓展开发多元媒介功能助力亲子沟通第60页
        三、舒适地信息表露有助于改善家庭关系第60-61页
        四、避免“父亲缺位式”家庭关系第61页
        五、强制性家庭依赖向相互性家庭依赖转换第61-62页
    第二节 研究中的不足及未来研究展望第62-63页
结语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附录第69-73页
致谢第73-75页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政府部门新闻发布工作研究
下一篇:《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的传播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