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的传播策略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绪论第9-17页
    一、选题背景第9-11页
        (一)青少年群体中的革命历史传播遭遇困境第9页
        (二)利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革命历史第9-11页
    二、研究综述第11-14页
        (一)中国革命历史在青少年群体中传播的研究现状第11-12页
        (二)历史动漫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三)《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研究现状第13-14页
    三、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第14-15页
    四、研究创新点第15-17页
第一章 《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的叙事策略第17-39页
    一、《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的叙事主题第17-21页
        (一)苦难主题第17-19页
        (二)革命主题第19-20页
        (三)发展主题第20-21页
    二、《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的叙事结构第21-24页
        (一)表层结构:历史情节的顺序、衔接与对比第22-24页
        (二)深层结构:互为表里的虚构故事与历史史实第24页
    三、《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的叙事话语第24-30页
        (一)叙事时间:跳跃交错的“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第24-28页
        (二)叙事空间:虚实结合的空间表达第28-30页
    四、《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的叙述动作第30-33页
        (一)叙述者与作者:二次元与三次元的场内交锋第30-31页
        (二)叙述者与声音:彰显立场的含蓄表达第31-32页
        (三)仪式介质:情绪与场域的串联第32-33页
    五、《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的叙事模式第33-39页
        (一)以人为中心的抒情型叙事第34-36页
        (二)以事为中心的科普型叙事第36-39页
第二章 《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的分众传播策略第39-49页
    一、内容精准化:关联青少年熟悉的历史内容第39-43页
        (一)抓取知名知名历史事件与战役第39-42页
        (二)以标杆性人物为中心第42-43页
    二、形式精准化:构建轻松的历史事件叙述第43-47页
        (一)历史人物及相关要素的感性意象化处理第43-45页
        (二)借鉴影视游戏作品,引入多重意义解读空间第45-47页
    三、传播渠道精准化:选取青少年受众为主的网络播放平台第47-49页
第三章 《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的交互策略第49-57页
    一、基于弹幕平台的交互策略第49-53页
        (一)动画文本与弹幕的交互第50-51页
        (二)弹幕与弹幕的交互第51-53页
    二、基于外部媒介平台的交互策略第53-57页
        (一)利用贴吧、论坛等传统开放式空间聚拢同好第53-54页
        (二)紧抓热度,开发同名手游第54-55页
        (三)微博大V引流,扩大传播第55-57页
结语第57-63页
    一、《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对历史题材动漫的启示第57-59页
        (一)突破传统的线性叙事第57-58页
        (二)人物刻画立体化第58页
        (三)通过媒介手段实现文化共鸣第58-59页
    二、《那兔》历史传播中存在的误导因素与反思第59-63页
        (一)媒介表达过于娱乐化第59-60页
        (二)对公共角色和公共事件的异化第60页
        (三)混淆历史与文学作品第60-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致谢第67-6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信使用与大学生家庭亲子亲密度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网络舆情反转中的框架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