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生产管理论文--企业技术管理论文

制造企业社会责任对低碳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4-28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第14-17页
        1.1.1 研究背景第14-16页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6-17页
    1.2 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2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7-20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20-23页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第23-24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24-27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24-25页
        1.3.2 总体思路第25页
        1.3.3 研究方法第25-27页
    1.4 论文创新之处第27-28页
第2章 制造企业社会责任与低碳创新绩效理论解析第28-48页
    2.1 制造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界定与解析第28-35页
        2.1.1 制造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及维度划分第28-32页
        2.1.2 制造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基础第32-33页
        2.1.3 制造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因素第33-35页
    2.2 低碳创新绩效概念界定与解析第35-39页
        2.2.1 低碳创新绩效的内涵第35-38页
        2.2.2 低碳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第38-39页
        2.2.3 低碳创新绩效评价指标第39页
    2.3 企业声誉概念界定与解析第39-44页
        2.3.1 企业声誉的内涵第39-42页
        2.3.2 企业声誉的作用第42页
        2.3.3 企业声誉的维度划分第42-44页
    2.4 集群低碳认知概念界定与解析第44-47页
        2.4.1 认知模式的内涵及特征第45页
        2.4.2 集群认知的内涵及资源分布第45-46页
        2.4.3 集群低碳认知理论解析第46-47页
    2.5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3章 制造企业社会责任与低碳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第48-70页
    3.1 制造企业社会责任与低碳创新绩效的作用路径与机制第48-55页
        3.1.1 制造企业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主体界定及职能第48-51页
        3.1.2 制造企业社会责任对低碳创新绩效的直接作用机制模型第51-52页
        3.1.3 制造企业社会责任对低碳创新绩效的直接作用第52-55页
    3.2 企业声誉的中介作用机制第55-65页
        3.2.1 制造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声誉的直接作用第55-60页
        3.2.2 企业声誉对低碳创新绩效的直接作用第60-63页
        3.2.3 企业声誉的中介作用第63-65页
    3.3 集群低碳认知的调节作用机制第65-66页
    3.4 制造企业社会责任与低碳创新绩效间有调节的中介作用第66-67页
    3.5 研究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第67-68页
    3.6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4章 制造企业社会责任对低碳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第70-93页
    4.1 问卷设计与小样本测试第70-72页
    4.2 相关变量测量第72-81页
        4.2.1 制造企业社会责任测量题项第72-76页
        4.2.2 低碳创新绩效测量题项第76-77页
        4.2.3 企业声誉测量题项第77-79页
        4.2.4 集群低碳认知测量题项第79-80页
        4.2.5 控制变量第80-81页
    4.3 研究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第81-89页
        4.3.1 研究样本选择第81-82页
        4.3.2 数据收集第82-83页
        4.3.3 样本特征描述第83-89页
    4.4 实证分析方法第89-92页
    4.5 本章小结第92-93页
第5章 制造企业社会责任对低碳创新绩效影响实证研究第93-124页
    5.1 信度与效度分析第93-101页
        5.1.1 信度分析第93-97页
        5.1.2 效度分析第97-101页
    5.2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第101-103页
    5.3 企业社会责任对低碳创新绩效的直接作用检验第103-104页
    5.4 企业声誉的中介作用检验第104-110页
    5.5 集群低碳认知的调节作用检验第110-115页
    5.6 有调节的中介作用检验第115-118页
    5.7 实证结果与结论第118-123页
        5.7.1 实证研究结果汇总第118-120页
        5.7.2 制造企业社会责任与低碳创新绩效的直接关系第120页
        5.7.3 制造企业社会责任与低碳创新绩效的间接关系第120-122页
        5.7.4 集群低碳认知的调节作用第122-123页
    5.8 本章小结第123-124页
第6章 基于低碳社会责任的高技术制造业创新绩效评价研究第124-141页
    6.1 高技术制造业低碳创新发展现状评述第124-125页
    6.2 高技术制造业低碳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125-129页
        6.2.1 高技术制造业低碳创新绩效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第125-126页
        6.2.2 高技术制造业低碳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126-129页
    6.3 高技术制造业低碳创新绩效评价模型构建及方法选取第129-132页
        6.3.1 熵值法的基本原理第130-131页
        6.3.2 TOPSIS评价模型第131-132页
    6.4 实证评价及结果讨论第132-140页
        6.4.1 数据来源第132页
        6.4.2 全国视角下的高技术制造业低碳创新绩效评价第132-136页
        6.4.3 分行业视角下的高技术制造业低碳创新绩效评价第136-140页
    6.5 本章小结第140-141页
第7章 提升我国制造企业低碳创新绩效的保障措施第141-152页
    7.1 积极倡导履行社会责任提升低碳创新绩效第141-144页
        7.1.1 低碳政策制度的制定第141-143页
        7.1.2 搭平台、建体系促进责任与低碳创新提升第143页
        7.1.3 积极引导和培育供应链环境第143-144页
    7.2 维护与优化企业声誉提升低碳创新绩效第144-147页
        7.2.1 完善声誉识别机制,发挥媒体作用第144-145页
        7.2.2 积极培育和提升网络能力第145-146页
        7.2.3 建立稳固的集群创新联盟关系第146-147页
    7.3 强化集群低碳认知能力提升低碳创新绩效第147-151页
        7.3.1 大力倡导低碳文化认知宣传第147页
        7.3.2 重视和促进创新合作中的知识共享交流第147-148页
        7.3.3 集群网络推动低碳创新第148-149页
        7.3.4 培育和提高低碳认知能力第149-151页
    7.4 本章小结第151-152页
结论第152-154页
参考文献第154-17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74-176页
致谢第176-178页
附录第178-180页

论文共1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逆向知识转移能力研究
下一篇:高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知识转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