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系统结构阐述及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高速电主轴的结构特征 | 第11-12页 |
1.2.2 超高速空气静压电主轴的界定 | 第12页 |
1.2.3 空气静压轴承技术的理论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2.4 空气静压轴承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5 高速空气静压电主轴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本课题来源,研究内容与特色 | 第14-16页 |
1.3.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来源 | 第14页 |
1.3.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3 本文的研究特色 | 第14-16页 |
2 微孔阵列式空气静压轴承稳定性研究 | 第16-32页 |
2.1 气体静压轴承简介 | 第16-19页 |
2.1.1 静压轴承的工作原理 | 第16-17页 |
2.1.2 静压气体轴承节流器的特点与结构设计 | 第17-19页 |
2.2 静压气体润滑原理 | 第19-20页 |
2.3 静压气体轴承润滑分析假设依据 | 第20-25页 |
2.4 微孔阵列式轴承振动特性分析 | 第25-31页 |
2.4.1 空气静压轴承的静态稳定性:气锤振动 | 第25-26页 |
2.4.2 止推轴承振动特性分析 | 第26-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微孔阵列式空气静压轴承静态分析与结构优化 | 第32-48页 |
3.1 微孔阵列式空气静压径向轴承静态分析与结构优化 | 第32-41页 |
3.1.1 径向轴承有限元建模 | 第32-33页 |
3.1.2 径向轴承静态分析 | 第33-38页 |
3.1.3 正交试验方案设计 | 第38-41页 |
3.2 微孔阵列式空气静压止推轴承静态分析与结构优化 | 第41-47页 |
3.2.1 止推轴承静态分析 | 第41-44页 |
3.2.2 正交试验方案设计 | 第44-4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4 微孔阵列式空气静压电主轴支承结构优化设计 | 第48-64页 |
4.1 高速电主轴电机整体布局类型 | 第48页 |
4.2 空气静压电主轴系统的刚性研究及计算分析 | 第48-52页 |
4.3 微孔阵列式空气静压电主轴结构优化 | 第52-54页 |
4.4 微孔阵列式空气静压电主轴流固耦合分析 | 第54-63页 |
4.4.1 流固耦合分析方法简介 | 第54页 |
4.4.2 流固耦合分析的电主轴模型 | 第54-55页 |
4.4.3 网格划分 | 第55页 |
4.4.4 边界条件设置 | 第55页 |
4.4.5 分析结果 | 第55-57页 |
4.4.6 电主轴系统支承优化选择 | 第57-59页 |
4.4.7 优选支承结构形式的主轴径向承载和刚度分析 | 第59-60页 |
4.4.8 优选支承结构形式的主轴轴向承载和刚度分析 | 第60-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5 微孔阵列式空气静压电主轴动态特性研究 | 第64-78页 |
5.1 微孔阵列式空气静压电主轴的模态分析 | 第64-67页 |
5.1.1 模态分析基本理论 | 第64-65页 |
5.1.2 电主轴模态分析 | 第65-67页 |
5.2 临界转速与涡动失稳转速分析 | 第67-71页 |
5.2.1 电主轴的临界转速 | 第67-68页 |
5.2.2 涡动失稳与临界转速的关系分析 | 第68-71页 |
5.3 微孔阵列式空气静压电主轴的谐响应分析 | 第71-74页 |
5.3.1 一阶主轴频率响应分析 | 第71-72页 |
5.3.2 二阶主轴频率响应分析 | 第72页 |
5.3.3 三阶主轴频率响应分析 | 第72-73页 |
5.3.4 四阶主轴频率响应分析 | 第73-74页 |
5.4 电主轴模态实验研究 | 第74-77页 |
5.4.1 实验设备及平台 | 第74-75页 |
5.4.2 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对比 | 第75-77页 |
5.4.3 实验与仿真结果总结 | 第7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结论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