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符号注释表 | 第13-14页 |
缩略词 | 第14-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8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5页 |
1.2 扩压器的发展介绍 | 第15-20页 |
1.2.1 扩压器的分类 | 第15-17页 |
1.2.2 扩压器研究发展 | 第17-20页 |
1.3 试验技术的国内外现状 | 第20-22页 |
1.4 叶轮出口展向非均匀特征研究 | 第22-25页 |
1.5 掠形叶片的应用及发展 | 第25-26页 |
1.6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1.6.1 研究目标 | 第26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第二章 进口延伸段内流动发展对扩压器的影响及长度确定方法 | 第28-47页 |
2.1 扩压器数值模拟条件的给定 | 第28-30页 |
2.1.1 扩压器结构介绍 | 第28-29页 |
2.1.2 边界条件给定和网格点数校验 | 第29-30页 |
2.2 进口延伸段长度对叶片扩压器流动的影响 | 第30-34页 |
2.3 无叶延伸段内流动发展研究 | 第34-45页 |
2.3.1 无叶延伸段内流动参数变化规律研究 | 第34-37页 |
2.3.2 主流和附面层内气流角变化原因分析 | 第37-41页 |
2.3.3 工作状态和结构尺寸对无叶延伸段流场的影响 | 第41-45页 |
2.4 扩压器进口延伸段长度的确定原则 | 第45-4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三章 非均匀入流下扩压器流动特征变化机理及试验验证 | 第47-67页 |
3.1 均匀入流时扩压器性能和流动特点分析 | 第47-50页 |
3.2 非均匀入流时扩压器性能和流场的研究 | 第50-54页 |
3.2.1 非均匀入口流动特征介绍 | 第50-51页 |
3.2.2 非均匀来流与均匀来流下扩压器性能对比分析 | 第51页 |
3.2.3 叶片扩压器内流动特征变化分析 | 第51-53页 |
3.2.4 通道内流体受力分析 | 第53-54页 |
3.3 非均匀入流引发新流动特征的机理分析 | 第54-61页 |
3.3.1 非均匀入流时展向压力分布分析及与均匀入流的比较 | 第55-56页 |
3.3.2 非均匀与均匀入流下叶盆表面压力梯度分析比较 | 第56-57页 |
3.3.3 非均匀与均匀入流下叶背表面压力梯度分析比较 | 第57-59页 |
3.3.4 非均匀入流引发新分离涡的原因 | 第59-61页 |
3.4 非均匀入流引发分离的机理研究的试验验证 | 第61-65页 |
3.4.1 单侧扩张通道试验系统介绍 | 第61-62页 |
3.4.2 试验测量数据处理和分析 | 第62-6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四章 后掠型叶片的应用 | 第67-78页 |
4.1 掠型叶片式扩压器的设计 | 第67-68页 |
4.2 不同掠角时扩压器性能分析 | 第68-70页 |
4.3 掠形叶片扩压器流场分析对比 | 第70-77页 |
4.3.1 掠型叶片扩压器流场分析 | 第70-73页 |
4.3.2 掠型叶片与直叶片流场对比 | 第73-7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五章 径向全环扩压器实验系统设计 | 第78-85页 |
5.1 扩压器试验系统整体结构 | 第78-79页 |
5.2 旋流模拟器叶片的设计 | 第79-82页 |
5.3 实验测量位置及方法 | 第82-83页 |
5.4 各部件结构连接 | 第83-8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