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三氯蔗糖简介 | 第8-10页 |
1.1.1 三氯蔗糖的结构与性能 | 第8-9页 |
1.1.2 三氯蔗糖的应用 | 第9-10页 |
1.1.3 三氯蔗糖的市场优势 | 第10页 |
1.2 三氯蔗糖的合成方法 | 第10-16页 |
1.2.1 全基团保护法 | 第10-12页 |
1.2.2 单基团保护法 | 第12-14页 |
1.2.3 酶法 | 第14-16页 |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1.3.1 合成路线的选择 | 第16-17页 |
1.3.2 合成路线的确定 | 第17-18页 |
第二章 蔗糖-6-乙酸酯合成工艺研究 | 第18-35页 |
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18-19页 |
2.2 原乙酸三甲酯法合成蔗糖-6-乙酯 | 第19-20页 |
2.2.1 合成路线 | 第19页 |
2.2.2 合成步骤 | 第19-20页 |
2.3 二丁基氧化锡法合成蔗糖-6-乙酸酯 | 第20-21页 |
2.3.1 合成路线 | 第20页 |
2.3.2 合成步骤 | 第20-21页 |
2.3.3 二丁基氧化锡的回收 | 第21页 |
2.4 蔗糖-6-乙酸酯的分析方法 | 第21页 |
2.5 蔗糖-6-乙酸酯的表征 | 第21页 |
2.6 原酸酯法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21-26页 |
2.6.1 溶剂的选择 | 第22页 |
2.6.2 原乙酸三甲酯用量的影响 | 第22页 |
2.6.3 催化剂用量及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22-24页 |
2.6.4 水解时间的影响 | 第24页 |
2.6.5 叔丁胺用量及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24-25页 |
2.6.6 原乙酸三甲酯法的最佳反应条件 | 第25-26页 |
2.7 二丁基氧化锡法的结果与讨论 | 第26-34页 |
2.7.1 二丁基氧化锡及环己烷的重复利用 | 第26-28页 |
2.7.2 脱水剂的选择 | 第28-29页 |
2.7.3 二丁基氧化锡的用量对收率的影响 | 第29-30页 |
2.7.4 回流温度及时间对收率的影响 | 第30-31页 |
2.7.5 乙酸酐的用量对收率的影响 | 第31-32页 |
2.7.6 室温反应时间对收率的影响 | 第32-33页 |
2.7.7 蔗糖-6-乙酸酯的精制 | 第33-34页 |
2.7.8 二丁基氧化锡法的最佳反应条件 | 第34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三氯蔗糖-6-乙酸酯合成工艺研究 | 第35-43页 |
3.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35页 |
3.2 三氯蔗糖-6-乙酸酯的制备 | 第35-36页 |
3.2.1 Vilsmeier 试剂的合成 | 第35-36页 |
3.2.2 三氯蔗糖-6-乙酸酯的合成 | 第36页 |
3.3 蔗糖-6-乙酸酯氯化过程的检测 | 第36页 |
3.4 三氯蔗糖-6-乙酸酯的表征 | 第36-37页 |
3.5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7-42页 |
3.5.1 氯化试剂的选择 | 第37-38页 |
3.5.2 氯化剂的用量对收率的影响 | 第38页 |
3.5.3 反应温度及时间对收率的影响 | 第38-40页 |
3.5.4 N,N-二甲基甲酰胺的用量对收率的影响 | 第40页 |
3.5.5 辅助溶剂的种类对收率的影响 | 第40-42页 |
3.5.6 三氯蔗糖-6-乙酸酯的精制 | 第4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三氯蔗糖的合成 | 第43-48页 |
4.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43页 |
4.2 三氯蔗糖-6-乙酸酯的脱酰基反应 | 第43-44页 |
4.3 三氯蔗糖脱酰基反应过程的分析方法 | 第44页 |
4.4 三氯蔗糖的表征 | 第44-45页 |
4.5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45-47页 |
4.5.1 碱的种类对反应收率的影响 | 第45页 |
4.5.2 pH 对反应收率的影响 | 第45-46页 |
4.5.3 温度对反应收率的影响 | 第46页 |
4.5.4 时间对反应收率的影响 | 第46-4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三氯蔗糖的流程图及检测 | 第48-51页 |
5.1 三氯蔗糖的工艺流程图 | 第48页 |
5.2 三氯蔗糖的检测 | 第48-49页 |
5.3 结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附图 | 第57-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