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3-2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5-21页 |
1.2.1 集群创新网络研究概述 | 第15-17页 |
1.2.2 生物医药集群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1.2.3 研究述评 | 第21页 |
1.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与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3.1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1-2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2页 |
1.4 基本研究思路与内容安排 | 第22-25页 |
1.4.1 基本研究思路 | 第22-23页 |
1.4.2 内容安排 | 第23-25页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25-34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5-28页 |
2.1.1 网络的涵义 | 第25-26页 |
2.1.2 集群创新网络的概念 | 第26-27页 |
2.1.3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概念与特征 | 第27-28页 |
2.2 产业集群理论 | 第28-31页 |
2.2.1 产业集群的内涵和特征 | 第28-29页 |
2.2.2 产业集群理论的演进 | 第29-31页 |
2.3 创新网络理论 | 第31-34页 |
2.3.1 创新网络的内涵 | 第31-33页 |
2.3.2 创新网络的分类 | 第33-34页 |
3 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结构分析 | 第34-44页 |
3.1 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构成要素 | 第34-37页 |
3.1.1 集群创新网络中的行为主体及功能 | 第34-36页 |
3.1.2 集群创新网络中行为主体间的联系 | 第36-37页 |
3.1.3 集群创新网络的边界和资源 | 第37页 |
3.2 集群创新网络结构模型构建 | 第37-44页 |
3.2.1 集群创新核心网络 | 第38-39页 |
3.2.2 集群创新支持网络 | 第39-40页 |
3.2.3 集群创新环境网络 | 第40-41页 |
3.2.4 集群创新外部网络 | 第41页 |
3.2.5 集群创新网络结构模型 | 第41-44页 |
4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研究 | 第44-54页 |
4.1 生物医药产业概念与特征 | 第44-49页 |
4.1.1 生物医药产业概念 | 第44-46页 |
4.1.2 生物医药产业特征 | 第46-49页 |
4.2 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概况 | 第49-54页 |
4.2.1 美国生物医药产业领跑全球 | 第50-51页 |
4.2.2 新兴生物医药国家奋起追赶 | 第51-54页 |
5 张江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结构实证研究 | 第54-83页 |
5.1 张江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历程 | 第55-61页 |
5.1.1 多级政府驱动的集群形成阶段:1994--2002 | 第56-57页 |
5.1.2 基于自主创新的全球化发展阶段:2002年至今 | 第57-61页 |
5.2 张江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结构模型 | 第61-71页 |
5.2.1 张江生物医药集群创新网络的行为主体 | 第61-66页 |
5.2.2 张江生物医药集群创新网络结构模型 | 第66-71页 |
5.3 基于专利数据的张江生物医药集群创新网络结构研究 | 第71-79页 |
5.3.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第71-72页 |
5.3.2 统计结果与分析 | 第72-73页 |
5.3.3 基于专利合作的张江生物医药集群网络结构特征 | 第73-79页 |
5.4 张江生物医药集群创新网络结构问题和优化建议 | 第79-83页 |
5.4.1 集群内部创新合作不足,网络密度较低 | 第79-80页 |
5.4.2 支持网络功能欠缺,支撑作用有限 | 第80-81页 |
5.4.3 集群内外部网络间的传导机制不健全 | 第81页 |
5.4.4 集群创新环境网络有待完善 | 第81-83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83-84页 |
6.2 论文不足与研究展望 | 第84-85页 |
附录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4页 |
后记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