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13-2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6页 |
1.1.1 国内外深水桥梁建设现状 | 第13-14页 |
1.1.2 深水桥梁的地震响应特点 | 第14-16页 |
1.2 深水桥梁考虑动水效应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 近场地震作用下深水桥梁抗震研究现状 | 第18-23页 |
1.3.1 近场地震的特征 | 第19-21页 |
1.3.2 近场地震作用下深水桥梁抗震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2 地震作用下桥梁-动水耦合效应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25-41页 |
2.1 考虑流固耦合效应的地震响应计算方法 | 第25-26页 |
2.2 动水压力计算方法述评 | 第26-36页 |
2.2.1 基于势流体的有限元方法 | 第26-31页 |
2.2.2 Morision方程法 | 第31-33页 |
2.2.3 辐射波浪理论 | 第33-36页 |
2.3 各国规范规定及其分析 | 第36-39页 |
2.3.1 我国《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 第36-37页 |
2.3.2 我国《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 | 第37-38页 |
2.3.3 日本《道路桥示方书·同解说,V耐震设计编》 | 第38-3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3 近、远场地震下深水桥墩地震响应特性对比研究 | 第41-67页 |
3.1 深水桥墩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41-43页 |
3.2 近、远场地震记录选取 | 第43-45页 |
3.3 矩形截面桥墩地震响应特性分析 | 第45-54页 |
3.3.1 不同水深下桥墩自振特性分析 | 第46-48页 |
3.3.2 桥墩地震响应特性 | 第48-54页 |
3.4 圆形截面桥墩地震响应特性分析 | 第54-61页 |
3.4.1 不同水深下桥墩自振特性分析 | 第54-55页 |
3.4.2 桥墩地震响应特性 | 第55-61页 |
3.5 Morision方程法检验 | 第61-65页 |
3.5.1 自振特性对比分析 | 第61-63页 |
3.5.2 动力响应对比分析 | 第63-6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4 近、远场地震下深水桥墩动水压力对比研究 | 第67-81页 |
4.1 矩形截面桥墩动力压力分析 | 第67-70页 |
4.1.1 总动水压力特性分析 | 第67-68页 |
4.1.2 动水压力沿桥墩高度的分布 | 第68-70页 |
4.2 圆形截面桥墩动力压力分析 | 第70-74页 |
4.2.1 总动水压力特性分析 | 第70-71页 |
4.2.2 动水压力沿桥墩高度的分布 | 第71-74页 |
4.3 规范算法的对比检验 | 第74-78页 |
4.3.1 矩形截面 | 第74-76页 |
4.3.2 圆形截面 | 第76-7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8-81页 |
5 近断层人工脉冲波对深水桥墩地震响应的影响特性研究 | 第81-117页 |
5.1 近场速度脉冲模拟及脉冲参数选取 | 第81-87页 |
5.1.1 近场速度脉冲模拟 | 第81-82页 |
5.1.2 脉冲参数的选取 | 第82-87页 |
5.2 脉冲参数对矩形截面桥墩动力响应影响分析 | 第87-101页 |
5.2.1 人工脉冲波作用下桥墩动水压力特性分析 | 第87-92页 |
5.2.2 脉冲峰值Vp对深水桥墩地震动响应的影响 | 第92-95页 |
5.2.3 脉冲周期Tp对深水桥墩地震动响应的影响 | 第95-98页 |
5.2.4 脉冲类型对深水桥墩地震动响应的影响 | 第98-101页 |
5.3 脉冲参数对圆形截面桥墩动力响应特性分析 | 第101-114页 |
5.3.1 人工脉冲波作用下桥墩动水压力特性分析 | 第101-106页 |
5.3.2 脉冲峰值Vp对深水桥墩地震动响应的影响 | 第106-108页 |
5.3.3 脉冲周期Tp对深水桥墩地震动响应的影响 | 第108-111页 |
5.3.4 脉冲类型对深水桥墩地震动响应的影响 | 第111-11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4-117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17-121页 |
6.1 结论 | 第117-118页 |
6.2 展望 | 第118-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25页 |
作者简历 | 第125-129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