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7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常规公交服务可靠性分析 | 第18-30页 |
2.1 可靠性理论概述 | 第18-19页 |
2.1.1 可靠性理论的提出 | 第18-19页 |
2.1.2 可靠性的定义 | 第19页 |
2.2 公交服务可靠性 | 第19-24页 |
2.2.1 公交服务可靠性的定义 | 第19-22页 |
2.2.2 公交服务可靠性的影响因素 | 第22-24页 |
2.3 公交服务不可靠成因及改善措施分析 | 第24-29页 |
2.3.1 公交服务不可靠的原因分析 | 第24-27页 |
2.3.2 公交服务不可靠的后果分析 | 第27-28页 |
2.3.3 改善公交服务可靠性的措施研究 | 第28-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常规公交车头时距稳定性影响阈值 | 第30-39页 |
3.1 公交车头时距稳定性分析 | 第30-33页 |
3.1.1 车头时距稳定性含义 | 第30页 |
3.1.2 车头时距稳定性的常用计算方法 | 第30-32页 |
3.1.3 车头时距稳定性的模型的确定 | 第32-33页 |
3.2 乘客意愿调查 | 第33-36页 |
3.2.1 调查方法 | 第33页 |
3.2.2 调查问卷 | 第33-34页 |
3.2.3 调查数据分析 | 第34-36页 |
3.3. 车头时距稳定性范围的确定 | 第36-38页 |
3.3.1 乘客所能接受车头时距极限的确定 | 第36-37页 |
3.3.2 车头时距稳定性的判别 | 第37-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基于车头时距稳定性的常规公交线路长度优化 | 第39-50页 |
4.1 线路长度与车头时距稳定性的关系 | 第39-45页 |
4.1.1 仿真参数输入 | 第39-41页 |
4.1.2 基于Vissim分析各参数对车头时距稳定性的影响程度 | 第41-45页 |
4.2 基于车头时距稳定性的线路长度优化模型 | 第45-48页 |
4.3 公交线路最佳长度的确定 | 第48-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基于车头时距稳定性的常规公交驻站方式优化 | 第50-60页 |
5.1 关于常规公交驻站方式的方法 | 第50-51页 |
5.2 驻站方式优化模型 | 第51-55页 |
5.2.1 模型假设 | 第51页 |
5.2.2 驻站方式优 模型的建立 | 第51-54页 |
5.2.3 仿真模型 | 第54-55页 |
5.3 基于VISSIM仿真软件确定驻站位置 | 第55-58页 |
5.4 基于VISSIM仿真软件确定驻站时间 | 第58-5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1页 |
6.1 主要研究成果 | 第60页 |
6.2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研究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