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 第8-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1.1 事故多发点段鉴别的研究 | 第10-11页 |
1.2.1.2 事故成因分析研究 | 第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2.1 事故多发点段鉴别研究 | 第11-13页 |
1.2.2.2 事故成因分析 | 第13页 |
1.2.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3-14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山区高速公路事故影响因素分析 | 第16-25页 |
2.1 数据来源 | 第16页 |
2.2 人、车因素对交通事故的影响 | 第16-19页 |
2.2.1 驾驶员因素 | 第16-18页 |
2.2.2 车辆因素 | 第18-19页 |
2.3 道路条件与交通事故的关系 | 第19-21页 |
2.3.1 平、纵线形对交通事故的影响 | 第19-20页 |
2.3.2 道路纵坡对事故的影响 | 第20页 |
2.3.3 弯坡组合对事故的影响 | 第20-21页 |
2.4 不良天气对事故的影响 | 第21-24页 |
2.4.1 道路抗滑性能对事故的影响 | 第22-23页 |
2.4.2 能见度对事故的影响 | 第23-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山区高速公路事故多发点鉴别分析 | 第25-37页 |
3.1 事故多发点鉴别方法 | 第25-30页 |
3.1.1 事故多发点界定 | 第25页 |
3.1.2 事故多发点分类方法 | 第25-27页 |
3.1.3 事故多发点判别方法 | 第27-30页 |
3.2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变点分析 | 第30-32页 |
3.2.1 鉴别方法选择 | 第30页 |
3.2.2 目标函数及变点估计的步骤 | 第30-31页 |
3.2.3 逐步调整法 | 第31-32页 |
3.2.4 变点个数 q 的估计 | 第32页 |
3.3 泰赣高速事故多发点的变点分析 | 第32-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山区高速公路事故多发点治理及预防对策研究 | 第37-47页 |
4.1 道路方面 | 第37-41页 |
4.1.1 平曲线线形 | 第37-39页 |
4.1.2 竖曲线线形 | 第39-40页 |
4.1.3 隧道 | 第40-41页 |
4.2 针对不良天气下预警系统的建立及交通安全设施设置 | 第41-44页 |
4.2.1 建立预警系统 | 第42-43页 |
4.2.2 管理对策 | 第43-44页 |
4.2.3 安全设施设置 | 第44页 |
4.3 道路安全审计 | 第44-47页 |
4.3.1 审计要素及内容 | 第45页 |
4.3.2 现有山区高速的安全审计 | 第45-46页 |
4.3.3 我国山区高速的审计现状、问题 | 第46-47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7-49页 |
5.1 主要研究成果 | 第47页 |
5.2 研究创新点 | 第47-48页 |
5.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