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鲁南五大调产生的地理位置及文化背景 | 第11-13页 |
第二章 鲁南五大调的考源 | 第13-16页 |
一、[满江红] | 第13-14页 |
二、[淮调] | 第14页 |
三、[大调] | 第14-15页 |
四、[大寄生草] [玲玲调] | 第15页 |
五、小结 | 第15-16页 |
第三章 鲁南五大调的音乐构成 | 第16-20页 |
一、鲁南五大调的表演形式 | 第16页 |
二、鲁南五大调的伴奏乐器 | 第16-17页 |
三、鲁南五大调的唱腔咬字与衬词 | 第17-20页 |
第四章 鲁南五大调音乐结构分析 | 第20-31页 |
一、“满江红”《四盼》的音乐结构分析 | 第20-27页 |
二、“大寄生草”中的《华容道》的音乐结构分析 | 第27-30页 |
三、“淮调”中的《耕读渔樵》的音乐结构分析 | 第30-31页 |
第五章 鲁南五大调的传承与保护 | 第31-33页 |
一、鲁南五大调的濒危现状 | 第31-32页 |
二、鲁南五大调的传承与保护的措施 | 第32-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注释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附谱例、图表 | 第3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