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贱”的语义分析及“贱文化”内涵探究
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6页 |
第一节 研究现状综述 | 第8-15页 |
第二节 本文的选题意义和写作思路 | 第15-16页 |
第一章 “贱”和语素“贱”参构词语的语义分析 | 第16-30页 |
第一节 “贱”的辞书释义 | 第16-18页 |
第二节 “贱”的语义引申 | 第18-21页 |
第三节 语素“贱”及其参构的单义词语 | 第21-24页 |
第四节 语素“贱”参构的多义词语 | 第24-28页 |
第五节 小结 | 第28-30页 |
第二章 谦辞“贱”的同义词群及其形成原因 | 第30-40页 |
第一节 谦辞概述及鉴别准则 | 第30-31页 |
第二节 谦词“贱”的同义词群 | 第31-36页 |
第三节 谦辞形成的原因 | 第36-38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三章 “贬贱”与“褒赋”——二元对立的审美心理 | 第40-56页 |
第一节 语义指向具有贬斥意味的“贱” | 第40-43页 |
第二节 语义指向具有褒扬意味的“贱” | 第43-48页 |
第三节 “贱文化”审美情感色彩成因 | 第48-53页 |
第四节 如何评价“贱文化”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四章 国际汉语教学中“贱”参构词的教学 | 第56-66页 |
第一节 被访者概况和问卷分析 | 第56-57页 |
第二节 “贱”语义理解情况分析 | 第57-61页 |
第三节 国际汉语教学中谦辞“贱”的教学优化与建议 | 第61-66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66-68页 |
第一节 本文主要观点 | 第66页 |
第二节 本文不足之处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
个人简历 | 第78-80页 |
附录1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