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行人流交通特性的人员疏散路径选择模型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1.2 行人交通流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人员安全疏散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1 人员安全疏散策略研究 | 第13-14页 |
1.3.2 疏散过程中行人的特殊行为研究 | 第14-15页 |
1.3.3 疏散时间计算经验公式 | 第15-16页 |
1.4 人员疏散仿真模型 | 第16-18页 |
1.4.1 宏观模型 | 第16-17页 |
1.4.2 微观模型 | 第17-18页 |
1.5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8-21页 |
第二章 行人交通流实验研究 | 第21-33页 |
2.1 表征行人流特性的参数 | 第21-22页 |
2.1.1 人群速度 | 第21-22页 |
2.1.2 人群密度 | 第22页 |
2.1.3 人群流率 | 第22页 |
2.2 行人流参数研究实验 | 第22-25页 |
2.2.1 行人流实验 | 第22-24页 |
2.2.2 数据提取 | 第24页 |
2.2.3 数据处理 | 第24-25页 |
2.3 行人流交通特性分析 | 第25-33页 |
2.3.1 房间行人流特性 | 第26-27页 |
2.3.2 通道行人流特性 | 第27-29页 |
2.3.3 楼梯行人流特性 | 第29-31页 |
2.3.4 电梯行人流特性 | 第31-33页 |
第三章 人员网络疏散模型构建方法 | 第33-51页 |
3.1 网络疏散模型原理 | 第33-34页 |
3.2 网络疏散模型的建立 | 第34-37页 |
3.2.1 网络的构成 | 第34-35页 |
3.2.2 节点的划分 | 第35页 |
3.2.3 拓扑网络的生成 | 第35-37页 |
3.3 行人疏散过程的模拟 | 第37-38页 |
3.4 五类节点疏散算法研究 | 第38-47页 |
3.4.1 房间节点 | 第38-41页 |
3.4.2 通道节点 | 第41-44页 |
3.4.3 楼梯节点 | 第44-45页 |
3.4.4 电梯节点 | 第45-46页 |
3.4.5 出口或避难层节点 | 第46-47页 |
3.5 网络模型网络特性研究 | 第47-51页 |
3.5.1 节点的度 | 第47-48页 |
3.5.2 节点与边的介数 | 第48-49页 |
3.5.3 节点中心接近度 | 第49页 |
3.5.4 网络特性参数的应用 | 第49-51页 |
第四章 考虑路径选择的人员疏散网络模型算法设计 | 第51-62页 |
4.1 网络疏散模型的假设 | 第51-52页 |
4.2 无信息反馈网络疏散模型算法 | 第52-54页 |
4.2.1 单路径疏散策略 | 第52-53页 |
4.2.2 多路径疏散策略 | 第53-54页 |
4.3 有信息反馈网络疏散模型算法 | 第54-62页 |
4.3.1 信息反馈策略 | 第54-57页 |
4.3.2 行人的路径选择算法 | 第57-61页 |
4.3.3 有网络信息反馈的网络疏散模型整体算法 | 第61-62页 |
第五章 人员疏散网络模型分析与应用 | 第62-79页 |
5.1 应用案例与网络模型的建立 | 第62-66页 |
5.1.1 疏散案例简介 | 第62-64页 |
5.1.2 网络疏散模型的建立 | 第64-66页 |
5.2 模型模拟结果验证 | 第66-71页 |
5.2.1 各出口疏散人数 | 第66-69页 |
5.2.2 疏散时间 | 第69-71页 |
5.3 簇系数反馈疏散模型模拟结果分析 | 第71-77页 |
5.3.1 网络特性分析 | 第71-73页 |
5.3.2 关键节点人数变化 | 第73-74页 |
5.3.3 各节点行人最终疏散出口选择 | 第74-76页 |
5.3.4 簇系数参数对模型结果影响 | 第76-77页 |
5.3.5 模型结果与经验公式对比 | 第77页 |
5.4 案例安全性评价与建议 | 第77-79页 |
5.4.1 安全评价 | 第77-78页 |
5.4.2 安全建议 | 第78-7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1.结论 | 第79-80页 |
2.展望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7页 |
附录 | 第87-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