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 研究方案与研究路径 | 第14-17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3 研究路径 | 第15-17页 |
2 并购融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7-22页 |
2.1 并购与跨国并购概念 | 第17页 |
2.1.1 并购概念 | 第17页 |
2.1.2 跨国并购概念 | 第17页 |
2.2 融资方式概述 | 第17-20页 |
2.2.1 内源融资 | 第18页 |
2.2.2 外源融资 | 第18-19页 |
2.2.3 特殊融资方式 | 第19-20页 |
2.3 并购融资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2.3.1 MM理论 | 第20页 |
2.3.2 权衡理论 | 第20页 |
2.3.3 代理成本理论 | 第20-21页 |
2.3.4 信号传递理论 | 第21页 |
2.3.5 优序融资理论 | 第21-22页 |
3 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跨国并购现状及融资方式影响因素 | 第22-29页 |
3.1 民营上市公司跨国并购现状 | 第22-23页 |
3.2 民营上市公司并购融资方式选择影响因素 | 第23-26页 |
3.2.1 资本结构 | 第23-24页 |
3.2.2 融资成本 | 第24页 |
3.2.3 股权结构 | 第24页 |
3.2.4 企业经营状况 | 第24页 |
3.2.5 并购支付方式 | 第24-25页 |
3.2.6 并购融资金额 | 第25-26页 |
3.3 民营上市公司跨国并购融资方式选择分析 | 第26-29页 |
3.3.1 债务性融资 | 第26-27页 |
3.3.2 权益性融资 | 第27页 |
3.3.3 PE股权并购 | 第27-29页 |
4 木林森并购朗德万斯融资方式分析 | 第29-44页 |
4.1 行业背景 | 第29-31页 |
4.1.1 行业总体概述 | 第29-31页 |
4.1.2 LED产业链概况 | 第31页 |
4.2 并购主体 | 第31-32页 |
4.2.1 并购方——木林森股份有限公司 | 第31-32页 |
4.2.2 被并购方——朗德万斯 | 第32页 |
4.3 案例回顾 | 第32-36页 |
4.3.1 并购进程 | 第32-35页 |
4.3.2 交易方案 | 第35-36页 |
4.4 案例融资方式选择 | 第36页 |
4.5 木林森短期股票绩效分析 | 第36-39页 |
4.6 融资方式对财务指标的影响 | 第39-44页 |
4.6.1 经营状况概述 | 第39-40页 |
4.6.2 盈利能力分析 | 第40-41页 |
4.6.3 偿债能力分析 | 第41页 |
4.6.4 成长能力分析 | 第41-42页 |
4.6.5 营运能力分析 | 第42-43页 |
4.6.6 财务指标影响总述 | 第43-44页 |
5 案例融资方式评价及建议 | 第44-50页 |
5.1 木林森并购融资方式评价 | 第44-45页 |
5.2 民营上市公司跨国并购融资建议 | 第45-50页 |
5.2.1 合理利用私募股权并购基金 | 第45-47页 |
5.2.2 避免单一方式融资 | 第47-48页 |
5.2.3 设置多层交易结构 | 第48页 |
5.2.4 积极寻找并购合作伙伴 | 第48-49页 |
5.2.5 设计能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交易结构 | 第49-5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0-51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0页 |
6.2 展望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