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1-18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7-18页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第18-21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3.2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8-21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21-22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22-28页 |
2.1 绩效管理相关理念 | 第22-23页 |
2.1.1 绩效管理概念 | 第22页 |
2.1.2 绩效管理作用 | 第22-23页 |
2.2 绩效管理方法 | 第23-24页 |
2.2.1 骆驼评级法 | 第23页 |
2.2.2 关键绩效指标法 | 第23-24页 |
2.2.3 经济增加值法 | 第24页 |
2.2.4 杜邦分析法 | 第24页 |
2.3 平衡计分卡相关理论 | 第24-26页 |
2.3.1 平衡计分卡概念 | 第24页 |
2.3.2 平衡计分卡基本框架 | 第24-26页 |
2.4 平衡计分卡与传统绩效管理的比较分析 | 第26-28页 |
2.4.1 平衡计分卡与传统绩效管理方法的区别 | 第26页 |
2.4.2 平衡计分卡的优势分析 | 第26-28页 |
第3章 J银行绩效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8-38页 |
3.1 J银行基本情况简介 | 第28-29页 |
3.1.1 J银行基本情况简介 | 第28页 |
3.1.2 J银行组织结构 | 第28-29页 |
3.2 J银行绩效管理现状 | 第29-36页 |
3.2.1 J银行考核指标体系 | 第29-31页 |
3.2.2 J银行绩效考核内容 | 第31-34页 |
3.2.3 J银行绩效考核计分规则 | 第34-35页 |
3.2.4 J银行员工绩效考核方式 | 第35-36页 |
3.3 J银行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6-37页 |
3.3.1 经营业绩指标的考核比重过大 | 第36页 |
3.3.2 无法考核协同效应产生的绩效 | 第36页 |
3.3.3 缺乏与员工的沟通 | 第36-37页 |
3.4 J银行实施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 第37-38页 |
3.4.1 解决过于偏重财务层面的缺陷 | 第37页 |
3.4.2 提高各部门及员工对银行总体目标的了解 | 第37页 |
3.4.3 有利于J银行战略目标的实现 | 第37-38页 |
第4章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J银行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 | 第38-52页 |
4.1 J银行战略目标 | 第38页 |
4.2 构建J银行的战略地图 | 第38-39页 |
4.3 J银行绩效管理指标的构建 | 第39-43页 |
4.3.1 财务维度 | 第39-40页 |
4.3.2 客户维度 | 第40-41页 |
4.3.3 内部业务流程维度 | 第41-42页 |
4.3.4 学习与成长维度 | 第42-43页 |
4.4 J银行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 | 第43-52页 |
4.4.1 权重确定方法 | 第43-44页 |
4.4.2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4-50页 |
4.4.3 J银行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管理体系的计分方法 | 第50-52页 |
第5章 J银行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管理体系的实施及保障措施 | 第52-55页 |
5.1 J银行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管理体系的实施 | 第52-53页 |
5.1.1 绩效考核的周期 | 第52页 |
5.1.2 绩效考核的流程 | 第52-53页 |
5.1.3 绩效考核的反馈 | 第53页 |
5.1.4 绩效考核的改进 | 第53页 |
5.2 J银行实施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管理体系的保障措施 | 第53-55页 |
5.2.1 建立与J银行绩效管理体系融合的企业文化 | 第53-54页 |
5.2.2 高层管理者的积极支持 | 第54页 |
5.2.3 加强员工关于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理论的培训 | 第54-55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5-57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5页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附录A 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指标权重调查问卷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