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绪论 | 第10-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1-12页 |
2、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2.1 股利政策理论 | 第12-15页 |
2.1.1 顾客效应理论 | 第12-13页 |
2.1.2 信号传递理论 | 第13-14页 |
2.1.3 代理理论 | 第14页 |
2.1.4 行为股利理论 | 第14-15页 |
2.2 公司治理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2.2.1 股权结构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2.2.2 大股东对上市公司利益侵占的方法 | 第16-17页 |
2.2.3 制衡制度 | 第17页 |
2.3 国家关于现金股利发放的相关规定及政策 | 第17-19页 |
2.3.1 现金股利发放的相关规定 | 第17-18页 |
2.3.2 证监会分红政策的影响 | 第18-19页 |
2.4 金融危机对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综述 | 第19-20页 |
2.4.1 金融危机对现金股利政策的负面影响 | 第19-20页 |
2.4.2 金融危机对现金股利政策的正面影响 | 第20页 |
3、“露天煤业”案例简介 | 第20-26页 |
3.1 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 第20-21页 |
3.2 公司股权结构变动情况 | 第21-25页 |
3.3 “露天煤业”2007~2011年股利政策沿革 | 第25-2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6页 |
4、案例分析与研究发现 | 第26-47页 |
4.1 金融危机下“露天煤业”的高股利政策是否缘于高盈利水平 | 第26-28页 |
4.1.1 “露天煤业”2008年的盈利水平 | 第27页 |
4.1.2 “露天煤业”2008年的现金流情况 | 第27-28页 |
4.2 “露天煤业”的高现金股利政策是否为了传递信号 | 第28-30页 |
4.2.1 是否是再融资信号的传递 | 第28-29页 |
4.2.2 是否是大股东为了抬高股价以便抛售 | 第29-30页 |
4.3 股权制衡机制是否发挥作用 | 第30-38页 |
4.3.1 其他股东的持股情况 | 第31-32页 |
4.3.2 董事会制衡情况 | 第32-33页 |
4.3.3 机构投资者的情况 | 第33-36页 |
4.3.4 独立董事情况 | 第36-38页 |
4.4 大股东是否有套现动机以及是否可采用其它套现方式 | 第38-42页 |
4.4.1 经营性关联交易 | 第40-41页 |
4.4.2 非经营性关联交易 | 第41-42页 |
4.5 市场反应 | 第42-46页 |
4.5.1 累计超额收益率模型 | 第42-44页 |
4.5.2 数据来源 | 第44页 |
4.5.3 实证分析 | 第44-4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5、结论与建议 | 第47-49页 |
5.1 结论 | 第47页 |
5.2 建议与对策 | 第47-48页 |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个人简历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