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1 绪论 | 第7-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7-8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1.2 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第8页 |
1.2 关键词释义 | 第8-9页 |
1.2.1 现代远程教育 | 第8-9页 |
1.2.2 考核模式与考核方式 | 第9页 |
1.2.3 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 | 第9页 |
1.3 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核模式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1.3.1 国外远程教育课程考核模式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1.3.2 国内远程教育课程考核模式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4 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 | 第12-13页 |
1.4.1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5 研究的思路 | 第13-15页 |
2 大连理工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核模式的现状 | 第15-27页 |
2.1 大连理工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历程 | 第15页 |
2.2 大连理工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考核形式现状 | 第15-21页 |
2.2.1 笔试方式 | 第16页 |
2.2.2 网上行为方式 | 第16-17页 |
2.2.3 协同学习方式 | 第17-18页 |
2.2.4 离线方式 | 第18页 |
2.2.5 实践实验方式 | 第18-19页 |
2.2.6 考核方式的组合模式 | 第19-21页 |
2.3 大连理工大学远程教育课程考核模式存在问题 | 第21-23页 |
2.3.1 笔试方式偏向传统题型 | 第21-22页 |
2.3.2 网上行为、协同学习方式实施难度大 | 第22页 |
2.3.3 离线作业、实验实践方式效果不理想 | 第22-23页 |
2.3.4 忽略了严肃性、公平性的问题 | 第23页 |
2.4 大连理工大学远程教育课程考核模式影响因素分析 | 第23-27页 |
2.4.1 内部因素 | 第23-25页 |
2.4.2 外部因素 | 第25-27页 |
3 大连理工大学远程教育课程考核模式定位与经验借鉴 | 第27-39页 |
3.1 大连理工大学远程教育课程考核模式定位—SWOT分析 | 第27-36页 |
3.1.1 SWOT定性分析 | 第27-31页 |
3.1.2 SWOT定量分析 | 第31-32页 |
3.1.3 总强度计算、构建战略四边形 | 第32-34页 |
3.1.4 战略类型方位 θ 的计算 | 第34-35页 |
3.1.5 确定战略强度系数 ρ | 第35页 |
3.1.6 大连理工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核模式SWOT分析结果 | 第35-36页 |
3.2 国内外远程教育课程考核模式先进经验及启示 | 第36-39页 |
3.2.1 英国莱斯特大学远程教育的混合式考核模式 | 第36-37页 |
3.2.2 澳大利亚大学远程教育的考核模式 | 第37-38页 |
3.2.3 国内多所网院采用半开卷考核方式 | 第38页 |
3.2.4 国内外先进考核模式对大连理工大学远程教育课程考核模式的启示 | 第38-39页 |
4 完善大连理工大学远程教育课程考核模式的方向与对策 | 第39-42页 |
4.1 完善大连理工大学远程教育课程考核模式的方向 | 第39页 |
4.2 完善大连理工大学远程教育课程考核模式的对策 | 第39-42页 |
4.2.1 提倡半开卷考核方式 | 第39-40页 |
4.2.2 改革考试题型 | 第40页 |
4.2.3 由分散式资源向一体化课程资源建设转变 | 第40-41页 |
4.2.4 加强对现代远程教育辅导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 第41-42页 |
结论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附录A 大连理工大学远程教育课程考核模式影响因素评分表 | 第46-47页 |
附录B 大连理工大学远程教育网上课程辅导访谈提纲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