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1 绪论 | 第7-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页 |
1.2 关键词释义 | 第8-9页 |
1.2.1 贫困生 | 第8-9页 |
1.2.2 贫困生资助体系 | 第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1-14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2 辽宁省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实施现状分析 | 第14-26页 |
2.1 高校贫困生资助的发展历程 | 第14-15页 |
2.1.1 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的成长历程 | 第14页 |
2.1.2 辽宁省艺术类院校贫困生资助的现状 | 第14-15页 |
2.2 辽宁省艺术类院校贫困生资助政策实施现状调查 | 第15-21页 |
2.2.1 问卷调查及访谈设计 | 第15-16页 |
2.2.2 问卷调查及访谈对象确定 | 第16页 |
2.2.3 问卷发放与回收及访谈记录 | 第16页 |
2.2.4 问卷调查与访谈基本情况统计分析 | 第16-18页 |
2.2.5 政策实施效果调查结果分析 | 第18-21页 |
2.3 辽宁省艺术类院校贫困生资助政策实施存在的问题 | 第21-23页 |
2.3.1 贫困生认定机制有效性不足且信息不公开 | 第21-22页 |
2.3.2 政策执行部门资金和岗位不足 | 第22页 |
2.3.3 助学贷款政策资金落实难回收 | 第22页 |
2.3.4 艺术类院校贫困生心理负担过大 | 第22-23页 |
2.4 辽宁省艺术类院校贫困生资助政策实施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 第23-26页 |
2.4.1 贫困生认定精细度和宣传力度不足 | 第23-24页 |
2.4.2 资助政策执行部门重视程度不够 | 第24页 |
2.4.3 政策实施与德育脱节 | 第24页 |
2.4.4 缺乏学生团体的帮扶与监管 | 第24-26页 |
3 辽宁省艺术类院校贫困生资助政策的优化方案 | 第26-32页 |
3.1 理论依据 | 第26-27页 |
3.1.1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 第26页 |
3.1.2 系统论 | 第26-27页 |
3.2 国外资助政策实施及启示 | 第27-29页 |
3.2.1 美国资助政策实施 | 第27页 |
3.2.2 日本资助政策实施 | 第27-28页 |
3.2.3 国外资助模式启示 | 第28-29页 |
3.3 辽宁省艺术类院校贫困生资助政策优化方案设计 | 第29-32页 |
3.3.1 辽宁省艺术类院校贫困生资助政策优化的目标设定 | 第29页 |
3.3.2 辽宁省艺术类院校贫困生资助政策优化的方案设计 | 第29-30页 |
3.3.3 辽宁省艺术类院校贫困生资助政策优化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 第30-32页 |
4 辽宁省艺术类院校贫困生资助的改进对策建议 | 第32-40页 |
4.1 强化政府部门在艺术类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的作用 | 第32-34页 |
4.1.1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 第32页 |
4.1.2 用政策引导扩展社会性资助资源 | 第32-33页 |
4.1.3 贫困生资助种类的结构化调整 | 第33-34页 |
4.1.4 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 | 第34页 |
4.2 大力推进学校在艺术类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的作用 | 第34-37页 |
4.2.1 构建艺术类贫困生量化标准 | 第34-35页 |
4.2.2 动态管理艺术类贫困生资助体系 | 第35-36页 |
4.2.3 助学贷款与诚信教育同步推进 | 第36页 |
4.2.4 成立独立的勤工助学机构 | 第36-37页 |
4.3 扩展学生组织在艺术类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的作用 | 第37-40页 |
4.3.1 学生社团利用校内资源帮扶贫困生就业创业 | 第37-38页 |
4.3.2 贫困生资助政策的宣传与监督 | 第38页 |
4.3.3 利用学生社团提升贫困生心理建设 | 第38-39页 |
4.3.4 建立公众平台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 第39-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附录A 辽宁省艺术类院校贫困生资助调查问卷 | 第43-46页 |
附录B 访谈提纲 | 第46-4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