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前言 | 第9-11页 |
·选题依据 | 第9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9-10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0页 |
·本文的理论基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第一节 前人关于"倒""却""但"的本体研究成果综述 | 第11-14页 |
·前人关于副词"倒"的本体研究成果综述 | 第11-12页 |
·前人关于副词"却"的本体研究成果综述 | 第12-13页 |
·前人关于连词"但"的本体研究成果综述 | 第13-14页 |
第二节 本文的理论依据—中介语理论与偏误理论概述 | 第14-16页 |
·中介语理论概述 | 第14页 |
·偏误理论概述 | 第14-15页 |
·中介语理论与偏误理论的关系 | 第15-16页 |
第三节 前人关于留学生习得虚词的研究成果综述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实验与统计分析 | 第18-25页 |
第一节 实验 | 第18-20页 |
·实验目的 | 第18页 |
·实验对象 | 第18页 |
·实验方法 | 第18页 |
·对测试卷的说明 | 第18-19页 |
·偏误的确定标准 | 第19页 |
·实验结果 | 第19-20页 |
第二节 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 | 第20-25页 |
·不同水平组习得副词"倒"不同义项错误率的统计分析 | 第20-21页 |
·不同水平组习得副词"却"不同义项错误率的统计分析 | 第21-22页 |
·不同水平组习得连词"但"不同义项错误率的统计分析 | 第22-23页 |
·不同水平组习得表转折意义的"倒""却""但"错误率统计分析 | 第23-24页 |
·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韩国留学生习得虚词"倒""却""但"的偏误分析 | 第25-42页 |
第一节 韩国留学生使用副词"倒"在句法层面上的偏误 | 第25-27页 |
·韩国留学生使用副词"倒"在句法层面上的偏误类型及分析 | 第25-27页 |
第二节 韩国留学生使用副词"倒"在语义层面上的偏误 | 第27-32页 |
·副词"倒"和"却"在语义层面上的用法概述 | 第27-30页 |
·韩国留学生使用副词"倒"在语义层面上的偏误类型及分析 | 第30-32页 |
第三节 韩国留学生使用副词"倒"在语用层面上的偏误 | 第32-34页 |
·副词"倒"在语用层面上的用法概述 | 第32-33页 |
·韩国留学生使用副词"倒"在语用层面上的偏误类型及分析 | 第33-34页 |
第四节 韩国留学生使用虚词"却"和"但"在句法层面上的偏误 | 第34-36页 |
·虚词"却"和"但"在句法层面上的用法概述 | 第34-35页 |
·韩国留学生使用"却"和"但"在句法层面上的偏误类型及分析 | 第35-36页 |
第五节 韩国留学生使用虚词"却"和"但"在语义层面上的偏误 | 第36-39页 |
·虚词"却"和"但"在语义层面上的用法概述 | 第36-37页 |
·韩国留学生使用"却"和"但"在语义层面上的偏误类型及分析 | 第37-39页 |
第六节 韩国留学生使用虚词"却"和"但"在语用层面上的偏误 | 第39-41页 |
·虚词"却"和"但"在语用层面上的用法概述 | 第39-40页 |
·韩国留学生使用"却"和"但"在语用层面上的偏误类型及分析 | 第40-41页 |
第七节 本章结论 | 第41-42页 |
第四章 产生偏误的原因及教学建议 | 第42-47页 |
第一节 韩国留学生使用虚词"倒""却""但"产生偏误的原因 | 第42-45页 |
·汉语虚词"倒""却""但"自身的复杂性原因 | 第42页 |
·受韩国语的影响 | 第42-44页 |
·受对外汉语教材的影响 | 第44-45页 |
第二节 教学上的建议 | 第45-47页 |
·教学顺序问题 | 第45页 |
·教学策略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附录:测试卷 | 第50-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4-55页 |
后记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