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世界各国企业经济论文--中国论文--企业管理论文

经济转型中的政企耦合--基于温州模式的历史考察与困境研究

致谢第5-8页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表格目录第15-16页
图示目录第16-17页
1 导论第17-50页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7-18页
    1.2 已有研究述评第18-45页
        1.2.1 经济转型中地方政府的角色分析第18-29页
        1.2.2 经济转型中政企关系的类型划分第29-33页
        1.2.3 地方政企关系中的多重制度逻辑第33-44页
        1.2.4 简要的评论第44-45页
    1.3 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第45-47页
        1.3.1 研究目的第45页
        1.3.2 主要内容第45-47页
    1.4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第47-49页
        1.4.1 技术路线第47页
        1.4.2 研究方法第47-49页
    1.5 可能的创新点第49-50页
2 经济转型中的政企耦合:一个新的分析框架第50-64页
    2.1 政企耦合的概念阐释第50-52页
    2.2 政企耦合的时空背景:中国经济转型第52-55页
    2.3 政企耦合的结构分析第55-61页
        2.3.1 政企耦合的结构主体第56-58页
        2.3.2 政企耦合的行为场域第58-61页
    2.4 政企耦合的动态性与适应性第61-64页
3 地方政府、政企耦合与经济转型:基于温州模式的历史考察第64-101页
    3.1 温州模式概况第64-71页
        3.1.1 温州模式的内涵与特点第65-67页
        3.1.2 温州模式的背景与条件第67-69页
        3.1.3 温州模式的成就与影响第69-71页
    3.2 经济转型的温州模式:政企耦合的视角第71-98页
        3.2.1 政治场域:政策变通与制度创新的地万试验第72-85页
        3.2.2 市场场域:市场机制与政府规制的双重变奏第85-91页
        3.2.3 社会场域: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多元供给第91-98页
    3.3 政企耦合动态性与温州地方政府的角色之争第98-101页
        3.3.1 民营经济起步阶段温州地方政府的理性“无为”第98-99页
        3.3.2 民营经济壮大阶段温州地方政府的适当“有为”第99-101页
4 政企耦合畸形化的形成逻辑:基于温州模式的困境研究第101-142页
    4.1 陷入困境的温州模式第101-108页
        4.1.1 温州模式“由盛而衰”第101-105页
        4.1.2 已有的解释及其不足第105-108页
    4.2 政企耦合外部环境改变:政府竞争背景下温州人才与资本的外流第108-122页
        4.2.1 地方政府竞争的形成第109-111页
        4.2.2 政府竞争与要素流动第111-116页
        4.2.3 政企耦合畸形化与温州人才和资本的外流第116-122页
    4.3 政企耦合内在基础影响:人情社会对温州经济转型的推动与钳制第122-130页
        4.3.1 经济转型中的“人情悖论”第122-124页
        4.3.2 温州人情社会的特征及其经济影响第124-127页
        4.3.3 人情社会与温州政企耦合的畸形化第127-130页
    4.4 政企耦合主体行为偏差:政企耦合动态性与地方政府的转型迟滞第130-142页
        4.4.1 地方政府行为法治化水平低下第130-133页
        4.4.2 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第133-136页
        4.4.3 对企业的政策支持与引导不力第136-139页
        4.4.4 公职人员激励与约束机制扭曲第139-142页
5 政企耦合的构建路径:基于温州与古镇灯具产业的案例分析第142-167页
    5.1 案例选择与数据收集方法第142-144页
        5.1.1 案例选择第142-143页
        5.1.2 数据收集方法第143-144页
    5.2 温州灯具产业的案例第144-151页
        5.2.1 温州灯具产业的兴起过程第144-145页
        5.2.2 温州东方灯具市场的建立第145-148页
        5.2.3 温州灯具企业的集体外迁第148-151页
    5.3 古镇灯具产业的案例第151-157页
        5.3.1 古镇灯具产业的初期发展第152-153页
        5.3.2 古镇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第153-155页
        5.3.3 温州灯具企业的集体迁入第155-157页
    5.4 两个案例的比较分析第157-161页
        5.4.1 客观条件的差异第157-159页
        5.4.2 政府治理的优劣第159-161页
    5.5 政企耦合如何构建:个案的拓展讨论第161-167页
        5.5.1 经济转型中的高水平均衡陷阱第161-163页
        5.5.2 政企耦合与“转型陷阱”突破第163-164页
        5.5.3 构建以法治为基础的有为政府第164-167页
6 结论与展望第167-170页
    6.1 结论第167-168页
    6.2 展望第168-170页
参考文献第170-185页
附录第185-203页
作者简历第203页

论文共2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紫外光通信大气传输特性和调制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用户需求的可信软件质量属性评价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