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水路运输论文--船舶工程论文--船舶机械论文--船舶动力装置论文--内燃机动力装置论文--柴油机论文

船用柴油机连杆部件设计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2页
    1.1 概述第10-11页
    1.2 课题的研究内容第11-12页
第二章 连杆部件结构设计第12-17页
    2.1 连杆部件设计概述第12-13页
    2.2 连杆部件结构设计第13-16页
        2.2.1 连杆体与连杆盖设计第13-15页
        2.2.2 连杆轴承设计第15页
        2.2.3 连杆螺栓设计第15-16页
    2.3 本章小结第16-17页
第三章 曲轴连杆部件动力分析第17-23页
    3.1 动力分析目的第17页
    3.2 计算方法与公式第17-20页
        3.2.1 计算分析方法第17-18页
        3.2.2 计算公式第18-20页
    3.3 动力分析结果第20-22页
    3.4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四章 连杆螺栓强度分析第23-29页
    4.1 分析方法与设计参数第23-24页
    4.2 螺栓静载强度校核第24-26页
        4.2.1 螺栓预紧工况第24-25页
        4.2.2 螺栓最大拉伸力工况第25-26页
    4.3 螺栓疲劳强度校核第26-28页
        4.3.1 螺栓螺纹疲劳强度安全系数计算第27页
        4.3.2 螺栓头圆角过渡处疲劳强度安全系数计算第27-28页
    4.4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五章 连杆接触有限元分析第29-45页
    5.1 有限元概述与计算说明第29-30页
        5.1.1 有限元概述第29页
        5.1.2 计算说明第29-30页
    5.2 连杆几何模型、接触及网格处理第30-34页
        5.2.1 连杆几何模型第30-32页
        5.2.2 接触设置第32-33页
        5.2.3 网格处理第33-34页
    5.3 最大拉伸工况分析第34-39页
        5.3.1 计算载荷第34-36页
        5.3.2 位移边界第36页
        5.3.3 计算结果第36-39页
    5.4 最大压缩工况分析第39-43页
        5.4.1 计算载荷第39-40页
        5.4.2 位移边界第40页
        5.4.3 计算结果第40-43页
    5.5 连杆杆身与大端圆角疲劳强度校核第43-44页
    5.6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致谢第48-49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集装箱船用高强度厚钢板的裂纹扩展分析及断裂评定
下一篇:工程船舶的冷却水系统设计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