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课题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5-16页 |
1.4 研究特色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疲劳载荷的计算方法 | 第17-66页 |
2.1 应力范围的长期分布 | 第17-19页 |
2.1.1 分段连续型分布 | 第17-18页 |
2.1.2 连续型 Weibull 分布 | 第18-19页 |
2.1.3 应力范围长期分布的小结 | 第19页 |
2.2 简化方法确定应力范围的长期分布 | 第19-56页 |
2.2.1 Weibull 分布形状参数的估算方法 | 第19-21页 |
2.2.2 应力分量的定义与组合 | 第21-25页 |
2.2.3 应力分量的计算 | 第25-31页 |
2.2.4 疲劳载荷的计算 | 第31-42页 |
2.2.5 简化方法的实例计算与比较 | 第42-56页 |
2.3 谱分析法确定应力范围的长期分布 | 第56-63页 |
2.3.1 原理简述 | 第57-60页 |
2.3.2 基于谱分析法的应力范围长期分布计算 | 第60-62页 |
2.3.3 传递函数 | 第62-63页 |
2.4 设计波法确定应力范围的长期分布 | 第63-65页 |
2.4.1 设计波的概念 | 第63-64页 |
2.4.2 设计波的确定 | 第64-65页 |
2.5 本章小节 | 第65-66页 |
第三章 疲劳强度的评估方法 | 第66-85页 |
3.1 累积疲劳损伤法 | 第66-69页 |
3.1.1 疲劳累积损伤模型 | 第66-67页 |
3.1.2 S-N 曲线 | 第67页 |
3.1.3 船舶疲劳评估的累积损伤度计算 | 第67-69页 |
3.2 断裂力学法 | 第69-74页 |
3.2.1 断裂判据 | 第69-72页 |
3.2.2 疲劳裂纹扩展 | 第72-73页 |
3.2.3 疲劳裂纹扩展寿命预测 | 第73-74页 |
3.3 高强度钢厚钢板损伤容限的计算方法 | 第74-84页 |
3.3.1 疲劳载荷计算 | 第74页 |
3.3.2 疲劳裂纹扩展率模型 | 第74-77页 |
3.3.3 缺陷安全性评估方法 | 第77-79页 |
3.3.4 焊接接头处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和参考应力计算 | 第79-84页 |
3.3.5 焊接接头处残余应力应力强度因子计算 | 第8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四章 大型集装箱船高强度厚钢甲板安全寿命评估 | 第85-101页 |
4.1 计算程序 | 第85-88页 |
4.2 实船计算 | 第88-100页 |
4.2.1 实船介绍 | 第88-90页 |
4.2.2 疲劳载荷计算 | 第90-92页 |
4.2.3 疲劳裂纹扩展计算及分析 | 第92-94页 |
4.2.4 等效载荷谱计算分析 | 第94-96页 |
4.2.5 载荷谱的影响分析 | 第96-10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1-103页 |
5.1 总结 | 第101-102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6页 |
致谢 | 第106-10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