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9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8-11页 |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 1.4 研究方法、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学校布局调整的背景与现状分析 | 第19-35页 |
| 2.1 学校布局调整的背景 | 第19-26页 |
| 2.2 学校布局调整的历程 | 第26-29页 |
| 2.3 海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现状分析 | 第29-35页 |
| 第三章 学校布局调整的内涵与理论分析 | 第35-42页 |
| 3.1 学校布局调整的内涵 | 第35-37页 |
| 3.2 学校布局调整的理论基础 | 第37-42页 |
| 第四章 学校布局调整的标准与效果分析 | 第42-57页 |
| 4.1 学校布局调整的标准 | 第42-49页 |
| 4.2 学校布局调整的效果分析 | 第49-54页 |
| 4.3 学校布局调整群众满意度分析 | 第54-57页 |
| 第五章 学校布局调整的多主体博弈分析 | 第57-66页 |
| 5.1 一所农村名校的去留之争 | 第57-61页 |
| 5.2 农垦学校属地化管理之困 | 第61-62页 |
| 5.3 谁该是废撤校园的主人 | 第62-66页 |
| 第六章 学校布局调整的途径与模式分析 | 第66-72页 |
| 6.1 学校布局调整的途径 | 第66-68页 |
| 6.2 学校布局调整的模式 | 第68-72页 |
| 第七章 学校布局调整的相关政策建议 | 第72-80页 |
| 7.1 关于学校布局调整决策的科学性与合法性的建议 | 第72-74页 |
| 7.2 关于学校布局调整工作中利益纠纷调解的建议 | 第74-76页 |
| 7.3 关于学校布局调整后的补偿、救济和受教育权保障的建议 | 第76-77页 |
| 7.4 关于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督导评估的建议 | 第77-80页 |
| 结束语 | 第80-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以本人为主公开发表的论文和完成的科研项目 | 第84-85页 |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