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车辆工程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车体构造及设备论文--车辆设备论文

基于工业以太网的动车组列车级网络仿真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4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13页
    1.2 列车通信网络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第13-17页
        1.2.1 列车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第13-16页
        1.2.2 列车通信网络的发展方向第16-17页
    1.3 工业以太网介绍第17-20页
        1.3.1 几种主要的工业以太网第17-19页
        1.3.2 EPL的研究现状第19-20页
    1.4 基于工业以太网的列车通信网络研究现状第20-22页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论文的组织结构第22-24页
第2章 实时以太网EPL技术第24-38页
    2.1 EPL概述第24-25页
        2.1.1 EPL网络设备类型第24页
        2.1.2 EPL工作模式第24-25页
        2.1.3 EPL服务第25页
    2.2 EPL模型第25-27页
        2.2.1 网络参考模型第25-26页
        2.2.2 设备模型第26-27页
        2.2.3 通信模型第27页
    2.3 EPL物理层第27-28页
    2.4 EPL数据链路层第28-31页
        2.4.1 时间槽通信网络管理机制(SCNM)第28-29页
        2.4.2 EPL帧结构第29-30页
        2.4.3 EPL实时通信机制第30-31页
    2.5 EPL应用层第31-33页
    2.6 EPL协议栈分析第33-37页
        2.6.1 EPL协议栈的软件结构第33-34页
        2.6.2 EPL应用程序接口(API)第34-35页
        2.6.3 源码中的OD第35-37页
    2.7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3章 列车级网络仿真系统的设计第38-48页
    3.1 列车通信网络仿真系统结构设计第38-39页
    3.2 列车级网络仿真系统功能设计第39-42页
        3.2.1 列车网络仿真系统需求分析第39-40页
        3.2.2 列车级网络仿真系统功能模块划分第40-42页
    3.3 列车级网络仿真系统实现原理分析第42-47页
        3.3.1 列车级网络仿真系统实现平台第42-43页
        3.3.2 基于LabVIEW的列车级设备仿真原理第43-44页
        3.3.3 基于EPL的列车级网络通信仿真原理第44-45页
        3.3.4 EPL网络冗余分析第45-47页
    3.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4章 列车级设备仿真软件实现第48-70页
    4.1 中央装置仿真软件实现第48-55页
        4.1.1 司机操控台的仿真实现第49-50页
        4.1.2 故障显示与DIDO仿真实现第50-52页
        4.1.3 中央装置仿真软件数据处理的实现第52-55页
    4.2 终端装置仿真软件实现第55-61页
        4.2.1 终端装置仿真软件主界面实现第56-57页
        4.2.2 车载设备仿真实现第57-61页
        4.2.3 终端装置数据处理实现第61页
    4.3 监视器仿真软件实现第61-66页
        4.3.1 监视器仿真软件界面实现第62-66页
        4.3.2 监视器数据处理实现第66页
    4.4 数据接口实现第66-69页
        4.4.1 动态链接库(DLL)第67-68页
        4.4.2 数据文件第68-69页
    4.5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5章 列车级网络通信仿真实现第70-80页
    5.1 基于Windows的EPL网络实现第70-75页
        5.1.1 主站的手动配置第71-73页
        5.1.2 从站的手动配置第73-74页
        5.1.3 点对点EPL通信实现第74-75页
    5.2 基于EPL的列车级网络通信仿真实现第75-79页
        5.2.1 中央装置仿真节点配置第76-79页
        5.2.2 列车级网络的通信实现第79页
    5.3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6章 列车级网络仿真系统测试第80-91页
    6.1 列车级设备仿真软件测试第80-82页
    6.2 列车级网络仿真系统联合测试第82-90页
        6.2.1 测试方案第82-83页
        6.2.2 测试结果与分析第83-90页
    6.3 本章小结第90-91页
结论第91-92页
致谢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9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构造细节及关键设计参数对于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性能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基于FMECA分析的地铁车辆检修工艺改善及故障统计分析系统的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