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以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为例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8页
    1.1 选题背景第9-10页
    1.2 选题意义第10-11页
        1.2.1 理论意义第10-11页
        1.2.2 实践意义第11页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1-16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1.4 论文结构及研究方法第16-18页
        1.3.1 论文结构第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18页
第2章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第18-25页
    2.1 基本概念第18-20页
        2.1.1 创新第18-19页
        2.1.2 创新能力第19页
        2.1.3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第19-20页
    2.2 基本理论第20-25页
        2.2.1 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论第20-21页
        2.2.2 脑科学理论第21-22页
        2.2.3 创新心理学理论第22-23页
        2.2.4 思维科学理论第23-24页
        2.2.5 教育学理论第24-25页
第3章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第25-38页
    3.1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指标分析第25-28页
    3.2 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和设计思路第28-29页
        3.2.1 基本原则第28-29页
        3.2.2 设计思路第29页
    3.3 指标体系的结构框架第29-30页
    3.4 指标权重的确定第30-38页
第4章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分析第38-60页
    4.1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证分析第38-45页
        4.1.1 样本选择第38-39页
        4.1.2 信度、效度分析第39-40页
        4.1.3 创新能力的调查统计第40-45页
    4.2 高职院校创新环境建设的现状第45-53页
        4.2.1 高职院校政策法规分析第46-47页
        4.2.2 高职院校创新场地设立分析第47-48页
        4.2.3 高职院校创新课程设置分析第48-53页
    4.3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现状第53-60页
        4.3.1 高职院校学生参加创新活动状况第53-57页
        4.3.2 高职院校学生获得创新成果情况第57-60页
第5章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经验、问题和建议第60-64页
    5.1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经验第60页
        5.1.1 政策积极引导,迸发社会创新活力第60页
        5.1.2 建立众创空间,创造创新基础第60页
        5.1.3 技能特色展现,学生实践锻炼有效第60页
        5.1.4 课程设置渗透创新理念,部分院校设置独立创新部门第60页
    5.2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60-61页
        5.2.1 学校社会关注力度不够,校园创新氛围不浓厚第60-61页
        5.2.2 众创空间功能发挥不足,创新能力培养比较薄弱第61页
        5.2.3 学生创新实践机会较少,知行没有同步发展第61页
        5.2.4 教师创新素质有待提升,创新指导专业程度欠缺第61页
    5.3 高职院校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与建议第61-64页
        5.3.1 政策从倡导向落实转变,列入专项支持第61-62页
        5.3.2 加强专门机构建设,拓展众创空间功能第62页
        5.3.3 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普及创新培养方法第62-63页
        5.3.4 提高教师创新意识,实现全课程创新育人第63页
        5.3.5 强化创新工作评价,形成持续发展机制第63-64页
结论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致谢第69-7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第70-71页
附录 调查问卷第71-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职院校教师工作生活质量(QWL)研究--以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下一篇:激励机制视角下的民办高校人才流失问题研究